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饭后总胃胀喝水就想吐多是脾胃阳虚水饮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911/6519220.html

很多肠胃病患者,一吃饭就腹胀不消化,但是感觉口渴却不爱喝水,或者喝了水容易呕吐反胃。久而久之,影响气血,还会导致头晕、眼花、气短、心悸、耳鸣、脑袋发胀等问题。

补脾健胃的药吃了不少,甚至有的患者调理了十几年,都没有效果。为什么呢?

因为像这种问题,多半是由于脾胃阳虚、水饮内积导致的,调理不能单单补脾健脾,还需要温补脾胃的阳气,同时化掉体内的寒饮。

原因很简单。患者感觉口渴,说明身体缺水;但是喝水喝不下去,一喝水甚至想吐,说明体内水很多,水满则溢,才容易呕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情况?

其实原因是患者体内有水,但是水没法被吸收利用。

为什么明明体内有水还会缺水?

因为脾胃阳虚。

脾胃阳气虚,就无法运化水液来濡养身体,所以身体会有缺水的表现,表现在舌苔上,就是舌苔白腻但是却干燥无津。这些没法被运化的水液堆积在身体里,就会化成痰饮,影响食欲、睡眠、情绪,阻滞气机升降,引起一系列问题。

所以治疗应该从温补脾阳和燥湿利水出发。

送你一剂经验方,制附子、茯苓、牡蛎、泽泻、苍术、厚朴、陈皮、大腹皮、白芥子、磁石、枣仁、知母,12味药,温补脾阳、行气化饮,顺带调理脾虚湿滞易诱发的问题。

附子大补脾阳。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茯苓、泽泻利水。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泽泻利水渗湿,治水肿胀满、呕吐;

《药性论》记载茯苓:"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纲目》记载泽泻:"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

白芥子、牡蛎化痰。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牡蛎软坚化痰,治眩晕自汗。

《纲目》记载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纲目》记载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

苍术、厚朴燥湿。苍术健脾燥湿,治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厚朴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治胸腹痞满胀痛。

《玉楸药解》记载苍术:"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别录》记载厚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

陈皮、大腹皮行气。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气逆不舒;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治脘腹痞胀。

《纲目》记载大腹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

磁石、枣仁、知母宁心安神助眠。磁石镇惊安神,枣仁宁心安神,知母滋阴降火。

《别录》记载磁石:"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别录》记载枣仁:"主烦心不得眠。"《本经》记载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该方化裁后使用一个多月,患者诸症全消,胃口大开,身体很快恢复健壮,后回访两年也未见复发。

总结:脾胃阳虚,不仅难以运化食物,还难以运化水湿。难以运化食物,体内气血就会不足;难以运化水湿,体内就会寒饮不化。所以调理此类问题,一定不能单单从健脾入手,还需要从温补脾阳、行气化饮入手。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龙,脾胃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复杂,辨证需要仔细再仔细,才能真正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