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最近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由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繇编著的这部书,以科学、翔实的文字论述和高质量的原生态环境彩色照片相结合的形式,对东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具有规模大、图片精、内容全、形式新的特点。这个总重达25公斤的“大部头”专著分九册,共万字、配彩图幅,并附医方余个,被誉为“现代东北版《本草纲目》”。东北地区是中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据初步统计,东北共有野生药用植物余种,代表性药用植物有人参、灵芝、黄檗、五味子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认为,东北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是道地品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临床用途多样,入药部位有多种类型。同时东北药用植物资源与“三农”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资料的匮乏,东北地区目前中草药资源实际利用率还很低,很多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自然贮藏量较大的植物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绝大部分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周繇今年60岁,长期担任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所长。他常年孤身一人行走于东北各地,自费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科考调查,每年都在天以上,仅吉林长白山主峰就考察过次。在科考中,他前后经历了7次车祸,两次长达3昼夜的迷路,多次遭遇黑熊、野猪、毒蛇、马蜂窝,还遇到过一次巨大的山体滑坡……考察总里程达40万公里,拍摄野生植物照片35万余幅。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周繇编写东北地区植物志书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大量解决以前资料记载存在的种种错误,特别是有关植物资源的分布、利用及种类上存在的问题。他近年来已出版关于东北的树木、珍稀濒危植物、湿地植物、药用植物等多部专著,受到十多位“两院”院士大力支持和业内人士高度评价。作者周繇在东北进行科学考察。(资料照片)《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的出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并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万元的大力资助。周繇在30多年科考研究基础上历经10多年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倾尽全力、30位编辑历经5年编校,几经修改,并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终于打造出这套精品著作。这部专著共14章,重点介绍了东北地区自然概况、药用植物分布、药用植物入药部位、药用植物临床用途、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等内容,并根据植物类群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等,对种药用植物中的每种植物都详细介绍中名、学名、别名、植物学特征、花期、果期、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及入药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临床应用、采收季节等,对于重点药材,还介绍了用量及附方等。《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由肖培根院士主审、孙汉董院士作序。专家认为,该书集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最大的亮点是用清晰、鲜活、生动的彩照弥补了过去志书中手绘线描图的不足,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介绍了东北药用植物资源。作者周繇在东北进行科学考察。(资料照片)肖培根院士认为,该书是“东北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之集大成者”。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汉董指出,该书不仅可为东北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还可为中国申报“中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大量的佐证材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部专著是一部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力作,它对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对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建立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和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繁育研究,建立国家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作为有关部门进行中药材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重要依据,并有益于中国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记者周长庆长春报道)责编:曾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