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村——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习近平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福建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到乡村基层的驻村干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周年之际,东南网推出系列报道,采访了一批省派驻村干部,讲述他们扎根基层,锤炼党性,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推动乡村富民产业蹚新路的故事。
东南网3月23日讯(本网记者张立庆)“我原以为驻村只是一年,后来才知道是三年,现在发现三年时间都不一定够用啊!”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宇研究员是一位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近三十年的“植物医生”,自从去年7月份起,他又多了个新身份,成为了省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在派驻宁德福安市穆云畲族乡里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8个多月时间,他感叹道:“时间过得太快了!”
发挥自身优势带着泥土味融入
郑宇与植保科技服务团队为新茶园提供最新植保技术受访者供图
“新茶园要用地膜覆盖除草,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施用化肥改用有机肥,以及紫云英这样的绿色生物肥,这样才能确保种植出绿色、有机,具有更好品质的茶叶”。身为农业植保专家的驻村书记郑宇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走一走,这已经成为他驻村以来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只要我到田间走一走,总能帮助一些乡亲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融入,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郑宇心想,作为从农业科研单位出来的人,身上就是沾着泥土味的,因此进村以后,头一件事就是到田间地头摸底调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难题。不到半月,他就对里楼村的村情概况、经济发展、人员状况等了解的很全面了。
依靠“娘家”力量,找到产业振兴的“三宝”
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支柱产业受访者供图
里楼村比邻福安白云山景区,是一个远离乡镇、路途遥远、离天最近的闽东小山村,全村人,常住人口不到人,村财几乎为零。经济发展是要人没人,要资金没资金,乡村振兴从何做起?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难点摆在了郑宇书记面前。寂寂的深夜,独自思考。
水蜜桃、蜂蜜都是当地特色农产品受访者供图
“我们这里的桃好、蜜好,茶叶也是一绝!”郑宇经过调查得知,当地茶叶、水蜜桃、蜂蜜先天条件好,质量优等,可以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有力抓手。身为农业科技专家,郑宇决定当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代言人。
他指着眼前刚刚建立的50亩规范化生态示范茶园说道:“这已经成为‘娘家’福建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基地,这里茶叶会不会越做越强,也是时候看看咱们科技的力量了……”
一片小小的绿色茶叶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受访者供图
“娘家人”省农科院领导到村里调研慰问受访者供图
郑宇说,当地亩的茶叶因为海拔高、空气好,品质也不错,但品种老化,销售渠道闭塞,茶叶往往卖不出好价钱。农民的茶叶管理、制茶工艺又落后,也造成茶叶的经济附加值不高。经过走访了解到,当地也有一些实力不错的乡贤在外面将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经过引导、协商,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品牌,结合村集体、私人茶企、茶农三方力量,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建设的路子,由村党支部引领,因地制宜、抱团发展,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形式进行股份制合作,为里楼村茶叶生产扩大奠定坚实基础。“农民可以投入资金,可以承包茶园、也可以茶园入股的方式进来,让他们不再是散兵游泳,单兵作战!”郑宇说,目前已经争取了相关资金65万元,同时申请了省农科院“一村一品”的科技示范项目15万元,以点带面,带动茶农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对原有的茶园进行改造升级,由村集体购买金牡丹等茶苗颗补贴给茶农,在品种上,在栽培模式上进行优化,改良;在茶叶生产工艺、在经营销售,品牌提升方面都进行提升,使里楼茶叶生产经营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早先桃子10元5斤都无人问津,现在一斤10元居然卖光了!”村民刘成财告诉记者,郑书记来了之后,没想到桃子身价就能立马大翻身。让村民们高兴不已的远不止桃子价格翻身,今年的桃子都被提前预定了!去年,郑书记通过线下品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