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汉字的温度神奇的山药,在古代,它并不 [复制链接]

1#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230/5971033.html

这是这套《说文解字》课程的第55课,我们接着解说汉字,今天解说的仍然是《说文解字》汉字顺序中的“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大多都是生僻字,极少使用,分别对应的植物也有一部分无法找出准确的古今对应,只是碍于字序,不能跳过,我们还是排了下来。另外,这些汉字如果以字形去分析,大多又要一一附会拆解,我们这套课程的原则一直是“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原文),所以,我们暂时也不做关于这一类生僻字形上的附会拆解,只保留《说文》和相关古书的原本意义做字音和字义的说解。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具体如下:

(今天解说的六个汉字)

1、。读作g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就是简单的“艸也”,其他辞书也没有额外的补充,基本沿用《说文解字》的解释,所以我们对这个字,只知道它是一种草,至于是什么草,我们没有线索进行猜想,只能待考。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2、上艹下榦(GBK字库里无此字,代之以芉)。读作gàn或gǎn。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第一个音,给的解释是:“艸也,从艸,榦声”还是只有一种草这样的解释,没有线索,只能待考。

另一个读音gǎn,同“秆”,《说文解字》有“稈”字,称“禾茎也”。也不能确认准确意义。《康熙字典》有一条,倒是有点帮助:“古旱切,音漮。一曰薏苡子。”前面的课程里我们提到过薏苡,就是薏米棵,样子如图:

(薏苡)

上艹下榦(芉)的小篆写法如图:

(芉的小篆写法)

3、藷。读作zhū或者读作shǔ。两个读音两个意思,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第一个音,给的解释是:“藷蔗也。从艸,诸声”所谓的诸蔗,段玉裁给的注解是:“或作诸蔗或都蔗。藷蔗二字叠韵也。也作竿蔗或干蔗,象其形也。或作甘蔗,谓其味也。”就是甘蔗,样子如图:

(甘蔗)

甘蔗是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6米。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当然,也算是常见的水果。

它读第二个shǔ时,指的是“藷蓣”,其实就是山药,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藤本。块茎供食用,又可入药。山药的植株如图:

(山药的植株)

山药的块茎如图:

(山药)

山药名称很多,又称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名字里都带药,显然它也是中药,它的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等。另外,山药最适宜与灵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藷的小篆写法如图:

(藷的小篆写法)

4、蔗。读作zh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藷蔗也,从艸,庶声。”所谓的藷蔗,上面解释过了,不再多说,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蔗的小篆写法)

5、这个字GBK字库里没有,描述起来也麻烦,因此我们干脆上图:

(ning二声)

这个字读作ní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牂,可以作縻。”段玉裁给的注解是縻,牛辔也。绠,汲水绠也。什么是“牂”,现在也具体对不上号是什么植物,只知道是一种草,这种草可以作牛缰绳和汲水桶的绳索。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ning的小篆写法)

6、藸。读作zhū或者读作chú。中华书局版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第一个读音,给的解释是:“荎藸也。从艸豬聲。”但其实这是音义不符,当它读作荎藸讲时,应当读作chú,指的是一味药草,即五味子。《尔雅.释草》里说:“菋,荎藷。”郭璞给的解释是“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

五味子有两种,分别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古医书上也称它玄及、会及等,这是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的上品中药,具大滋补效用,可治失眠,药用价值极高。它的样子如图:

(五味子的植株)

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唐代《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它采摘后的样子如图:

(五味子)

关于五味子,我们多说两句,我们来看看历代典籍中的五味子:

《*帝内经》上载:“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人肾。”五味子五味俱全;唐孙思邈又称“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之说;明代李时珍也认为:“五味子酸或入肝而补肾,辛、苦人心而补肺,甘人中宫益脾胃。”;李世材说:“五味子人肺、肾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痨,益气强阴。”故誉为“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宋代苏颂说:“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五味子之五味兼备,而酸独胜,用其收敛可止之性,止咳、止喘、止遗、止汗、止泻。日本人《和汉药考》曾美其名为“嗽神”;《伤寒论》中说“凡是咳者总加五味子、干姜,义甚深奥。”“*昏嗽”是属肺虚气逆兼挟虚火,*昏阴盛发动所至,用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不合干姜,而合炒麦冬,更灵验。这是一味广见于各种医学典籍中的精品中药。

当它读作zhū时,语义出自《玉篇.艸部》,即“藸蒘草”。这种草,在现代汉语里的究竟是什么草,我们也缺少资料,亦只能待考。藸的小篆写法如图:

(藸的小篆写法)

再补充一点说明:《说文解字》课程,本应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对汉字进行解说才算彻底,但字音古音与今音差异很多,字义又随字音有差别,字形各名家解说(包括当今流行的文字解说图书)又各说各理,因此,本课程会视需要,或省去字形解说,或剔掉各本里不正确或有冲突的读音,并全面对字义进行统一的整理。具体各部汉字具体分析,比如植物部分,如“木”部、“艸”部,这部汉字多是名词,因此我们更多说明这些事物对应的实物,以后还会按照这个原则继续解说下去。

(之5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