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中有“司天”和“在泉”的概念。司天与在泉各主其时。那么,二者所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呢?
一、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
《内经六元正纪大论》有言:“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人们历来将其理解为:司天主初至三气的正月到六月,在泉主四至六气的七月到腊月。
这种观点把司天和在泉当令的时间完全错开了。其意思是说,上半年司天当令时,在泉不当令;而下半年在泉当令时,则司天不当令。
我的理解是:司天、在泉被称为天、地,是因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岁上下阴阳之所在也”,它的作用时间范围是全年,正如《玄珠密语》所言:“凡司直之令,皆以在泉及运共主一岁也。”
司天与在泉应该是同时发挥作用的。《内经》这样说:“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既然是天地合气,当然司天与在泉应该一个司天,一个司地,同时当令。
另外,亦有学者认为:“从南北*的空间角度来看,是否将其理解为:司天主二至四气阳方上部半年的三月到八月,在泉主五至一气阴方下部半年的九月到二月更为恰当。”
虽然其所认定的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时间不同,但把司天和在泉当令的时间完全错开,我认为是不恰当的。
二、司天主全年的气机,而在泉主下半年的气机
这种观点突出了司天的重要性,因为其在全年都当令。而在泉仍然只在下半身发挥作用。
那么,上半年在泉会不会发挥作用呢?我的观点是,在泉既然司地气,也应该在全年发挥作用。
比如,《内经》谈到“司岁备物”,认为得主岁之气以助之,则药物的功力倍厚。比如,君相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类热药;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芩、连、大*之类寒药等等。张介宾认为:“岁物者,得天地精专之化,气全力厚。”
那么,这里的“司岁”,到底是司天,还是在泉呢?我的观点是,应该指在泉。我的理由是:其一,《素问五常*大论》说:“故少阳在泉,寒*不生……;太阴在泉,燥*不生。”意思是说,在泉会影响在地面生长的各类生命,当然也包括植物和中药。其二,在泉应该主司全年,这样才可能影响所有地面上的生命。
前贤有谓:厥阴司岁则备酸物,少阴少阳司岁则备苦物,太阴司岁则备甘物,阳明司岁则备辛物,太阳司岁则备咸物。这里的司岁,应该主要指在泉。
以壬寅年为例,厥阴风木在泉,适于本年种植、采集、储备的中药,味酸、归肝胆经。如乌梅、五味子、山茱萸、金樱子、覆盆子、五倍子、石榴皮等。
当然,“司岁备物”所谈的“司岁”,应该也包括大运。应该是大运与在泉同时发挥作用的结果。
那么,《内经》所谓的“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观点是:司天、在泉应是协同主司全年气候变化的岁气,其当令的时间是全年,且同时当令。对上半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司天强于在泉;对下半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在泉强于司天。愿意就以上观点质诸同道。(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