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今日立冬,意味着今年的冬季大幕已拉开,草木凋零,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立冬来临,我们又该如何平稳的过渡呢?
过了立冬,饮食和生活起居要离秋天远一点,往冬天靠一靠了。
立冬三候
·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冬季养生的核心是“藏”
养生之道,在于顺天地时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来安排衣食住行。
立冬是一年阳气生、长、收、藏中——“藏”的开始。“藏”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根基、小马达、核心力量。立冬,拉开了冬三月的序幕,也开启了“冬藏”的大戏!
冬藏,藏什么?当然是收藏“阳气”---“五脏六腑的阳气”!将阳气收敛入肾。只有积累了足够的阳气,才能抵御外邪---冬季“寒燥之气”的侵扰。
为什么“藏”?大部分植物花谢叶落,敛阳归根是为了避免受寒邪之气的伤害;也是为明年春天的生发积累能量。藏阳越深,春生夏长越有力量!人体也是如此!
如何藏“阳气”?
立冬之后,顺天时,藏者胜!
早卧晚起
《*帝内经》:冬三月...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如果把一天划分为四季,那么一天中的冬天是从晚上21点开始的。所以,冬日要睡得早,起得晚。早睡,可以减少阳气的消耗,利于阳气潜藏。
晚起,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时候就是养阴,可以养阴经,符合秋冬养阴的原则,阴精蓄积,促进体力的恢复。
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难,那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经常熬夜的朋友,也建议你把子时(23:00-1:00)的觉睡好了。
毕竟,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立冬进补
自古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食俗,元代《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立冬进补有悠久的历史,但要科学进补。
·阳气偏虚,宜羊肉、狗肉、鸡肉等;
·气血双亏,宜鹅肉、鸭肉、乌鸡等;
·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
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进补推荐:冬令进补,首选膏方
——调阴阳,补五脏
冬季养生宗旨是促进阳气的“藏”,也是到了进补的时候?如何藏,如何补?最重要的就是膏方。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属于“临方膏滋”,根据中医辨证而开,有因人适宜,一人一方的特点,所开方的人最为关键。膏方以调阴阳、补五脏、益气血、助正气为主、兼顾祛邪治病,体现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保暖防寒
立冬后,气温下降,此时要注意保暖,减少阳气的损耗。
特别一些穿着短裙,露着腿、脚踝的姑娘,看上去“美丽冻人”,实则不断消耗自身的阳气。长期这样下去,到后来会因为阳气不足,一到冬天手脚就会冰凉,抵抗力也比较弱,反复感冒。
但注意的是: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灸补一冬
许多人认为夏季做艾灸最好,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体内阳气也处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说是“锦上添花”。那秋冬季节做艾灸,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了。
《*帝内经》:“秋天要潜阳,养阴”。也就是说,秋天要把阳气潜藏起来,不能让秋燥把阳气消耗掉,因为在冬天要消耗大量阳气。
但现代人生活方式是:夏天吹着空调,喝着冷饮,熬着夜看手机......不仅没有养阳,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到了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这时候如果按照“秋冬养阴”的字面理解继续滋养阴气的话,那么一定是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的。
因此,现代人更需要在秋天适当温补阳气,以备整个冬天使用!一般来说,虚寒体质的人更适宜在秋冬季艾灸。
吹字补肾功
冬季为水,对应肾。每到冬季,从古到今都提倡冬养肾,即加强肾的保健。
具体方法:
·撮口,唇出音。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臀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与锁骨水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
·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
·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然后调息收功。
所以,冬天抓住“藏”的力量,把身体阳气收藏好,等来年春天阳气生发时,根基才会越稳固,一整年都保持精神饱满、气血充盈的状态。
老医书里的“冬藏”宜忌
收敛节操
《遵生八笺》:“冬三月,六气十八侯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是说,冬天这三个月,正是修养脏腑的好时间,人的精神应该也有所敛藏。在冬天有一句话:少活动、多读书;少释放,多吸收;少表达,多感悟。
冬天要做的事就是“藏”,把不该有的欲望和情志收起来,把裸露的身体裹暖和,做些妥帖的事,一些春天发下的愿望,夏天未完成的工作,在冬天踏实做完。
喝药酒、迎阳气
《千金方》曰:“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两杯,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清朝人的养生书《遵生八笺》也有写:“宜服酒浸补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
药酒是冬天的精髓。药酒其实特好泡,几种常见药酒的配方,像人参酒、枸杞地*酒、五味子酒……都可以拿出来喝了,祛寒湿、扶阳气、正精神。
晒太阳,通经络
补阳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后背。这个方法是列子推崇的“负日之暄”,就是背日光而坐的意思。
清代医家曹庭栋在他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说:「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人体的后背是多条经络的必经之路,后背经过阳光的照射,变的暖暖的,经络就会畅通,阳气也会变足。
发汗
像剧烈运动出汗、泡脚泡到出大汗,立冬后请消停吧!“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冬三月,阳气伏藏在体内,忌发汗,发汗会扰乱阳气收藏的节奏,使阳气在不合时宜的时节外泄。
而且冬天出汗还会伤阴。运动、泡脚到汗将出未出的地步就可以停止了。这种节奏性在冬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