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乘绿皮车去秦岭观雪想说爱你不 [复制链接]

1#

缘起

“冰雪”,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民冰雪热情。农历春节期间,陕西凤县省道附近秦岭山区普降瑞雪,绵延起伏,错落有致的山脉披上银装,漫山遍野的树木挂上冰雪,晶莹剔透,形成雾凇奇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赏雪游玩,通过发达的媒体和社交平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铁路部门也加开了宝鸡和西安通往秦岭站的短途游列车——秦岭站原先每天旅客只有40人,现在增加到人!。前几天当夫人告诉我这个周末可以坐火车直达秦岭赏雪,每个人才99元,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去!

上车

当天早上7点,团队在西安火车站南广场会合。当时的南广场城墙脚下聚集了很多旅游团队,几乎每一个导游都在拿着手机大声地指引团队成员:"对,对!在南广场!.......你下车以后看着车站顶上西安两个大字,走到城墙下面就能看到我了,我穿了一个红色羽绒服,打着个小旗!“,更多的团员不知所措,南广场的城墙有好几百米,下面到处都是穿着醒目红色羽绒服的导游,每个人手上都拿着旗子,在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好不容易找到组织,取了车票——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火车票,车次车厢座位号全部手写,而且可以往返使用。

进站的时候竟然只看了一下火车票,进行了安检,随着人流走过闸机,事先早早准备好的健康码和身份证都无人查验,也只是上车的时候列车员看了一下车票。不管怎样,时隔多年,终于坐上了人们传说中的”绿皮车“。

二三十年前的车厢颜色为邮*绿的绿皮车,是除了特快列车以下的火车统一着装,对现在的90后00后而言,几乎是梦幻一般的存在。记得上大学期间我坐的都是绿皮车,七百公里要开17个小时才到,车厢里脏乱差,好像从来就没有打扫干净过,没有空调暖气,人多的时候汗臭脚臭方便面等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临窗的旅客想透气,经常要请身强力壮的男同志帮忙开窗——”只见那人双臂伸开,两手分别按住左右车窗的卡簧,猛然发力忽然向上一抬,车窗大开!”;有些车窗卡簧失灵,还需要两个壮年男子一起发力才能挪动,透气之余,人们可以购物——车站上的餐饮车会过来推销各种餐食水果零食,列车人多上不去的时候,还有人从窗户爬进车内,至于从车窗传递行李就太正常了,还有人因为不小心,放在车窗边的包被人从窗外拎走了——我老妈早年很多证书奖章就是这样丢了。

现在的绿皮车整个车况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带着座套的坐席,全程空调暖气,洗手池厕所电茶炉都升级了,其实就是早年的空调快车,只是车体颜色由原先的橘*变为绿色。

整体大变身的还有西安火车站,现在出行大都是飞机高铁或者自驾,印象中只有要到小地方或者是被限制出行条件的失信者,才会到西安火车站去乘坐现在被称为普通火车的绿皮车。去年西安火车站改造完毕,这还是头一次过来体验参观,原先老旧破脏乱差的内部环境现在也升级为高铁站的标准,只是在候车室坐着感觉不到暖气的存在,冷风飕飕。

终于上车了。随着人员越来越多,如闹市般的嘈杂声充斥着整个车厢,人们大呼小喊地招呼同伴,调换座位,安顿下来后又开始吃早餐,包子肉夹馍的香味扑面而来。等到开车了,有些游客兴致很高,还一起唱起歌来。列车经过咸阳、兴平,宝鸡不断上人,逐渐满员,随着车窗外的风景由城市变为郊区,由平原变成山区,等到车过宝鸡进入秦岭,人们又开始骚动起来,纷纷拿出手机去抓拍雪景——其实只不过是山上斑驳的残雪,因为隧道开始增多,往往没来得及拍照车窗外就陷入黑暗之中。

出站

最终车晚点了大概半小时,中午时分抵达秦岭车站。

下了车才发现,我们乘坐的是一列17节车厢的绿皮车,每个车厢都满员,这意味着大概有两千人同时抵达这个小站——其实是个小村子(东河桥村),下了车的乘客又开始兴奋,不顾站台上冰雪路滑,拿着手机冲着秦岭的站牌一通狂拍,出站口的地方远远地看到有藏族同胞载歌载舞,很是热闹,走进了才发现是一帮当地的年轻人为了烘托气氛穿上了藏族服装在跳”锅庄“(实际上是羌族服饰)。出站的人群浩浩荡荡,即便走上省道,队伍依然很壮观,但却看不到过来拉活分流的司机师傅,这可有点不像旅游景点。

凤县羌族故里风情展现

沿着省道走了十几分钟,看到一个加油站,旁边有一个简易厕所,门口已经开始排队,女厕所的队伍已经有一二十米了,里面的简陋脏污就不再描述了,然而没有在这里解决问题的游客,再往后只能深入林海雪原了——后面没有路边厕所了。

省道两边有一些看着像饭馆的民居,但大多没有开门,又走了大概五六分钟,发现路边有个竖着”臊子面“招牌的饭馆有人进出,于是就进去准备解决午餐吃个面。饭馆几个房间里都是人在坐着吃面,顺便吃一些自己带的食物,穿过房间发现院落中间支了两口烧劈柴的大锅,老板被一堆游客包围着,一边收钱,一边发筷子发号,一碗臊子面十块钱倒也不贵,我拿到的是73号,前面还有十几个人在等。面端上来才发现碗不大,红色辣椒油里面也就是个半碗面,几乎见不到”臊子,有点清汤寡水,饭量大的人估计就吃不饱了。即便如此,能吃上一碗热面也不容易,事实上这也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家手工面馆,后面你只能吃到开水冲泡的方便面了。老板的生意兴隆,估计当天能卖个几百碗面吧。

进山

吃完面以后向嘉陵江源头景区方向又走了一阵子,夫人走不动了想坐车,但却找不到导游所说的顺风车(大客车5元小客车10元),省道通往景区方向的车流也停滞了,据说前面有交警临时设卡,单向通行,因为当天上山观景的人和车都太多了,现在要等山上那边发信号,有足够的人和车下来了,才能放行一些车,至于加挂的大货车根本就不让上山,担心因为驾驶盲区碰到路两边的游客。有一辆无执法标识的小车不停地往返于省道两端,喇叭里播放着“靠两边走注意安全”的提示音。这时有一辆七座的商务车停下来拉客,说好了不到景区不要钱,10元1人,我们挤了上去,开了七八百米就走不动了——前面有一辆警车斜插在路中间。

过了警车,前面基本上没有上山的车,只看到下山的车和人流,我们很幸运地又找到一辆上山的车,15元两人,开了不到两公里前面又堵车了,这里已经到岭南公园最顶端的入口处,距离嘉陵江源头景区还有一两公里。不过路两边的松树银装素裹,和远山相映成趣,已经可以观赏雪景了。

如果没有“岭南公园入口”的提示牌,人们很难发现这是个公园的入口,因为路都被冰雪覆盖了难以辨识,加上人多,雪都被踩实变得滑溜溜的非常难走,很多人干脆不往里面走,直接在入口附近玩,开始照相、溜冰、打雪仗,人员秩序非常混乱。再往里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依稀看到景区山路的台阶,也基本上都是冰雪,游客们都小心翼翼在一步一挪地走动,这时候如果没有鞋上没有防滑链,手上没有手杖,几乎是寸步难行。

一路往下走到谷底,发现这里才有真正的雪景,沿着沟谷前行,远近起伏的山丘、姿态各异的雾凇树挂、干涸的河沟与地面上厚厚的积雪交织在一起,浑然天成。当时也没有阳光,整个谷底一片沉寂,是完全的冷色调,拍下的照片完全就是黑白的,大熊猫躲在这里肯定是难以发现的。

再往前面人就开始多了,孩子们喧闹着在雪道上溜冰翻滚,打雪仗,还有两群大妈在跳广场舞,有的队伍还支上了三角架现场直播。大妈们的活力真的是足以融化冰雪严寒,如果没把路堵住就更好了。

路的尽头是“古大散关”纪念碑。“三秦散关雄千古”,可眼下这碑石还有周边的景致,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产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典故的地方,找不到半点“铁马秋风大散关”诗句中龙盘虎踞的战场气息。

下山

这时候夫人来电,她担心路滑容易摔倒,没有同我下到沟底,就一直沿着公路行走,本想找个开阔点的地方拍照开直播,但信号不稳定,而且山上太冷了(零下9度),风都快把人吹透了,不敢停留,这个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半了,走到车站至少要一个小时,4点半要回到车上,时间不是很富裕。于是相约一同下山,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向火车站方向走——没有景区到车站的通勤车。有的游客没有尽兴,会跑到路边的山坳里去玩雪,或者看个稀罕,感觉他们的体力真好。

这时旁边有个个子挺高的大姐,忽然滑倒,结结实实摔了一跤,声音非常大,半天没爬起来,旁边的人赶紧过来搀起她扶到路边坐下,一辆警车开着警灯和喇叭飞驰而过“让开让开!注意靠两边走!!”

路过东河桥村的豆腐广场,我们准备去品尝一下当地有名的豆腐宴,但转了半天,诺大个广场只有一家豆腐坊开门,有3元一杯的现磨豆浆售卖,需要排十几米的队。队伍北侧有人群攒动,是商家在卖当地土特产,什么八十八一罐子的五味子干果,还有一瓶的五味子酒。买了两杯豆浆都灌进了保温里,豆香十足,口感非常好。

路边有很多装修精美的农家乐,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开门,已经正月十九了,莫非正月里都不开张?好容易进了一家号称有豆腐宴的馆子,进去都是满满一屋子的人,看不到服务员过来招呼,而且扑面而来的是浓烈的白酒酒臭味,和我们想象中热腾腾香喷喷的豆腐汤宴气息大相径庭。后来又找了一家还是这个样子,就彻底放弃了。

这个时候你要想吃饭怎么办?有小百货店,在门口摆摊卖土蜂蜜之类的当地特产,还有就是桶装方便面,管饱。

回程

下午三点四十五分,我们终于回到了列车上——它一直停在车站等我们,只是改名K。一上车就感觉到车厢里热腾腾的暖气,回到原来的座位,我们喝了豆浆,吃了一些带来的零食水果,慢慢感觉身体暖和过来了,精神也好了一些,今天一下子走了六七公里,有一段还是冰雪路,腿脚有点酸困。

半个小时以后,同车的游客陆续抵达,车厢里很快坐满了人,同时又上来不少人,很多人买的是站票。对面座位的姑娘把座位让给了一个摔得鼻青脸肿的老人。老人在岭南公园里摔了一跤,头磕到了地面,由于带着墨镜,把鼻子也刮伤了。他这次出游带了防滑链,但粗心大意没有套到脚上,止血药膏倒是派上了用途,还向我们连连推荐。

老人也是西安的,刚退休不久,这次和老伴一起来跟团到秦岭赏雪,但导游给他们安排的确是另一条线路:从西安到宝鸡坐大巴,再从宝鸡到秦岭坐火车。回程他们还要坐到宝鸡下车,换乘大巴返回西安。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多折腾啊,你们为啥不直接坐这趟车回西安呢,老人说他们的票只能到宝鸡下。老人坐了一会儿说去补票,后来告诉我们,列车已经超员不少了,不给补票,他们只能在宝鸡下车。

对面的两个姑娘这次结伴而行,她们没有上山进入景区,而是沿着省道,边走边吃边玩,后来走到田野中间找了块空地,跳跳舞,拍拍照,就回到车上了。她们和我们一起欣赏了拍到的照片,开始有选择地发朋友圈——“可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在秦岭玩呢。”后来两人手机没电了还借用了我们的充电宝。

回程车厢里安静了很多,大多数人都在打盹昏昏欲睡,到宝鸡站继续发扬“见车就让”的优良传统,一停就是半小时,列车员安慰我们不要担心,后面时间可以开快点赶回来,抵达西安站只晚了十几分钟。

总结

1、定制短途游列车,99元/人价格真心不贵

平时从西安到秦岭站乘火车,绝大多数需要先到宝鸡中转,自己购票全程往返要70元左右,单程时间包括中转,至少在四五个小时以上,只是因为今年的“冰雪奇缘”,这条线路成了全国有名的网红短途游,铁路部门才加开了西安到秦岭的K旅游专列,这趟车目前在列车时刻表或者购票网站上是查不到的,你如果想去秦岭看雪,最好是跟团乘坐这趟车,节省时间,也不用中转来回折腾;加上都是游客,比普通列车更安全、放心、整洁。上文中摔伤的老人,之所以要到宝鸡下车去坐大巴回西安,就是因为旅行社买不到这趟直达旅游专列的座位票,才出此下策。

99元的价格还包括导游的全程组织服务,虽说细节上有不足之处,但也包括召集、发票、清查人数、公告信息、建群发通知等关键环节,西安火车站改建完工不到一年,如何进站出站、搭乘公交地铁(四号线火车站尚未开通,要搭乘地铁接驳车到含元殿和五路口)对很多西安人都是个麻烦事,这样的基本服务对于首次观光的游客尤为难得。

2、装备齐全

首先要穿暖和,毛衣毛裤加上羽绒服,帽子围巾口罩裹严实了才能应对风雪严寒。我们这次只上到岭南公园,距离山顶(嘉陵江源头风景区还有一两公里,那里气温更低风更大,我去年11月初自驾去留坝看秋景,回程走的就是凤县省道(川陕公路),当时忽然天降大雪,狂风呼啸,到嘉陵江源头景区炎帝塑像那里停车,很匆忙地拍了几张相片,就那么一会儿功夫人就快冻僵了!

另外冰雪好看,但走到景观前的路上全是冰雪,遇到上坡下坡,不借助工具寸步难行,因此防滑脚链和登山手杖是必须的。

充电宝也必不可少。主要是一路上无法给手机正常充电,全程12小时,一路上手机要担负扫健康码,加群、付款、拍照、直播、发朋友圈、消遣娱乐等重任,加之景区气温低、信号不好,加速了手机电池的性能下降,我这次带了一个两万毫安时的大充电宝立下大功,我和夫人各冲了两轮电,还有对面的两个姑娘也充了一轮,最终到家手机还有40%的电,不至于很狼狈——有的同伴手机没电,在西安站出站都很困难,后面无论乘地铁公交还是打车付款都很不方便。

3、自带足够的食物

这趟车一早8点45分发车,如果不想早起就得自带早餐,中午11点54抵达秦岭站,一两千人同时下车,想找个地方吃顿好饭就不太容易了,更何况又在过年期间,当地村民无心出来打理生意,也有可能是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当地农家乐很多都经营不下去了,只有小卖部的桶装方便面可以管饱。

4、分配好时间

如果车站到景点之间没有通勤车,到达景区后的时间就有点紧张,需要提前计划分配好时间。

导游告诉我们,出车站只要走2.5公里就可以抵达岭南公园,需要40分钟,事实上,抵达岭南公园至少要走3.5公里,天冷路滑至少要花1小时,这还得是脚力强健,体力充沛的人,如果再拍照、上厕所、吃东西,单程至少要2小时,山顶嘉陵江源头景区距离车站5公里,走的最快的人也得下午两点以后抵达,自由活动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然后就要往回返了,在四点半之前上车,下午16:54开车。

总而言之,这趟“冰雪之旅”并不适合老年人和身体羸弱的人。从餐饮和交通安排来看,当地也没有同时接待几千游客的能力。整个景区,嘉陵江源头和岭南公园受山区地形和省道限制,无法做进一步的深度开发,同时存在很多旅游安全和交通安全隐患,然而对于很多背包客之类的小众旅游群体,这是个物美价廉的旅游活动,对他们来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关键是要看到秦岭腹地最纯粹的雪,旅途交通和餐饮的舒适便利倒在其次。

看了文章的你,还会乘着绿皮车去秦岭看雪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