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性月经犹如洪水滔天,清代名医傅青主,有 [复制链接]

1#
白驳风 http://www.zgbdf.net/m/
对于女性来说,只要处于育龄期,每个月都要“休一次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例假”,只要每月月经按时来潮,没有疼痛,没有大量出血,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但是“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很多女性也许没有痛经,却有经期大量出血的苦恼,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崩漏”。古往今来,治疗“崩漏”疾病的医生很多,不过清代名医傅青主更是医术高超,他辨治“血崩”,分七个证型,制七首方剂,用药三十三味,组方十分严密。在治疗上,首重固本,着手脾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气健则血有所生,血有所统;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血,固护冲任,肾气旺则冲任安固,月水调和。也就是说,傅青主辨治血崩首重脾肾之根本。对于“崩漏”的治疗,傅青主不仅仅只是重视脾肾,他还坚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重视澄源治本的基础上,时刻注意固气逐邪、治疗标急。与此同时,傅青主还坚持“标本同治、扶正祛邪”[1]。也正是这一系列方法,才使傅青主奠定了在中医妇科领域的重要地位。对于女性“血崩”来说,病因病机其实有很多种,在傅青主的理法方药中,有一个经典良方让人耳目一新。这个良方名唤“清海丸”,它是专门针对热伏血海、冲任不固所致的血崩证的。傅青主在行医过程中,有遇到妇女每次“同房”就会有异常出血,且量大如崩的情况。妇人恰好在妊娠期间,很多医生以为是“同房”后胎气不固所导致的胎动出血,在这样的认识下用补元固胎的方法来治疗却收效甚微。傅青主见到这种情况时,他认识到这不是胎儿的原因,而是从胞宫之上的血海出了问题。古人说,“血海者,冲脉也”,冲脉太热则血沸,沸则妄下;脏腑中,肝因其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亦有血海之称,“肝平能藏血”,脾不受肝木所犯相安无事则能摄血,但“同房”则使君相火动(肾、肝),“以热招热”,血海沸腾不能止。冲脉热沸,肝不能藏,脾不能摄,此时要控制住血行于脉内实在超出了三者的能力,故而经血妄下。此时,精血既出,血海仍热,治必滋阴降火,且要绝欲三月。所以,遇到这种问题,傅青主使用了清海丸,全方用了“大熟地(一斤,九蒸),山萸(十两,蒸),山药(十两,炒),丹皮(十两),北五味(二两,炒),麦冬肉(十两),白术(一斤,土炒),白芍(一斤,酒炒),龙骨(二两),地骨皮(十两),干桑叶(一斤),元参(一斤),沙参(十两),石斛(十两)”等14味中药。在使用上,先将这些中药研成粉末,炼成梧桐子般大的蜜丸,早晚各服五钱,纯白开送服。这丸子药还不是吃一天两天就可以的,按照傅青主的说法是“半载而愈”,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同房”出血,不是只有妇人怀孕期间才出现的,而是“终身之病”,与妇人自小的体质就有关系,这血海之热或是从自身胎*而来,或是婚后夫妻生活毫无节制所致,病根深种其中,这也是傅青主认为光用血余炭、*连炭、五倍子这些收涩止血药不得其效的原因——病深药浅,未触其本。清海丸为何会有这般奇妙的作用呢?关键在于配伍,全方重用熟地*、山萸肉、山药、麦冬、白芍、地骨皮、桑叶、玄参、沙参、石斛、牡丹皮、五味子大队滋补阴液、降火凉血之品,以治阴虚火旺之本;土炒白术健脾益气摄血;少佐五味子、龙骨潜降酸涩以治出血之标;全方主治明悉,直趋阴虚火旺之本,绝无拖泥带水之弊,药用纯和,效专力宏。其中桑叶得秋凉之气,有滋肾养阴、凉血止血、清热止汗之功;牡丹皮凉血散瘀,又有止血之功;龙骨潜降以平肝。诸药相伍,滋阴降火、清凉血海、凉血止血,如水救火,恰如其分。[2]血崩的原因有很多,证型也有很多,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清海丸,况且这个方还需要吃这么久,所以一定要清楚是否符合这个病机,可以观察如果经血非时而下,或血崩,或绵延不止,或每于“同房”后出血,经色暗红黏稠或鲜红,并有心烦急躁,口干口渴,便结尿赤,腰身疲软,烦热失眠,舌红苔薄*或舌绛无苔这些情况,就可以一试。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绝欲避房”,这是不论哪种血崩都应当做到的(月经淋漓也当如此),否则肾气妄动不得安宁,即使吃药使得崩止病愈也只是暂时的效果。身体要健康全靠正气充足,能御外邪,能调自身,究其根本是自己恢复自己,如果不给身体休养生息的机会,恶果也是自己来承受啊,所以病间要“禁欲”,病后要“节欲”。另外,现代医学也在不断进步,如果出现接触性出血,医院检查一下以防止器质性的病变如宫颈疾病,被漏治而错失良机终成大过。参考文献:[1]白峻峰.《傅青主女科》辨治血崩方药特点浅析[J].山西中医,(06):11-12.[2]刘春生.《傅青主女科》医方集解系列(14):血海太热血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5(15):65-67.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