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说中医第十四期黛玉错服补益药人民 [复制链接]

1#
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www.csjkc.com/m/
「本文来源:光明网」编者按:“书说中医”栏目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光明网共同推出,精选优质中医药科普图书,普及中医药知识,带您一同感受中医药文化。本期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柏灿一提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娇柔多病、弱不禁风的女子模样,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体弱多病的姑娘比喻为林黛玉。林黛玉从小就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打从第三回中她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就是面庞怯弱不胜,自称“从会吃饮食起便吃药”,始终未断,请过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后来便一直服用人参养荣丸。贾母心疼至极,正好自己也在吃丸药,当下让人日后多配一料给黛玉。自此之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林黛玉就是个药罐子,乃至她最终患上肺痨并“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为止。在此大家不禁要问:林黛玉已经这样在服药,并且从小开始服用的都是上好的补药,即便她先天体质虚弱,也总该有所效果吧?为什么她还会患肺痨?为什么如此薄命呢?虽然众人对黛玉的死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不外是先天虚弱,后天忧郁两点。这固然没有错,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则极易被忽略,那就是误用中药!黛玉对中药的误用包括两个方面:用药不当与用法不当。首先,人参养荣丸是一个古方,里面除了人参以外,还含有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补气药,以及当归、白芍、熟地黄、大枣等补血药,此外还有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等理气温阳、补肾安神的药物。显然,此方的主要作用是补益气血,兼有健脑安神的功效,主要适用于那些精神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心慌气短、记忆力减退、睡眠易惊醒等气血不足的人群,如产妇、失血病人、贫血患者等。然而,该方虽然用之得当非常有效,但用之不当则反而有害。为何?我们可以看出,全方除了白芍以外,大部分药物都为温热之性,尤其是肉桂与生姜的温热之性尤甚,是一张温补之剂。这种偏性明显的方药,如果在用之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助阳伤阴生火的不良反应。不幸的是,林黛玉恰恰就属于用之不当之列!再来看林黛玉的身体状况。黛玉虽然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但她当时毕竟年幼,属于稚阴稚阳之体,尚处生长发育阶段,按照常理是不需要依赖药物调补的。即使服用,也应当选用性质较为平和的品种,以调理功能、改善体质、激发机体自身功能为主。应用的原则应点到为止,不可过用、久用,此即中医所谓的“中病即止”。那些偏性明显、作用显著的药物,不应该贪图一时之效而多用、久用,不然不仅于身体无益,反而容易因药物的偏性导致机体阴阳失衡,黛玉就属于不明所以滥用补药的典型!此外,黛玉生性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属于中医里“肝郁气结”的典型病例。郁久即会化火,而暗耗阴血。因此,黛玉的体质固然气血不足,但更为重要的是存在着阴血亏虚的症状。针对这个情况,黛玉的用药就应当以养阴补血为主,温热之品是不能多用、久用的。但是她从小便服用人参养荣丸之类的补药,并且强调了是常服、久服,“从会吃饮食起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这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可思议!以至于她在后期会出现明显的过服温补药的副作用:神思恍惚,咳嗽咯血,浑身火热、面上发烧、腮上通红。倒是在第四十五回中,宝钗来看望她时对她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钗建议改由性凉润补的燕窝替代温补的人参养荣丸,这样一来更加针对黛玉阴虚血亏的症状,倒是有几分道理。最后来了解一下肺痨。肺痨相当于目前西医所说的肺结核,中医简称“痨病”。目前认为,肺结核主要是感染了结核杆菌所致,中医称之为“痨虫”。肺痨是一种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低热盗汗,体虚乏力,形体消瘦,两颧潮红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到了中后期,以上症状更加明显,并且会出现咯血症状,及至不治身亡。这一过程在林黛玉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那么,为什么黛玉一边在服用药物,一边病情进展仍然飞快呢?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痨虫损伤机体,消耗肺阴;情绪抑郁,肝郁化火,出现肝火上犯于肺(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肺属金,中医称之为“木火刑金”),灼伤肺阴的现象;由于长期服用人参养荣丸等温补中药,损伤机体阴液,以至阴虚火旺。这样三座大山压于一身,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岂有不垮之理?小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林黛玉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家世悲凉、爱情悲愤、健康悲剧、命运悲惨!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她的健康悲剧很大一个缘由是来自于为了健康而应用的药物!世人当以此为戒,不要盲目迷信补药而滥用,尤其是那些作用显著的药物,更应万分小心。对用之有效的药物也当坚持“需则用之”的原则,不要贪图效果而长久服用,应当明白“凡药三分毒”的道理。本文摘自:杨柏灿《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书说中医”第十一期:从中药铺走出的“龙骨”——甲骨文“书说中医”第十二期:解暑化湿度三伏“书说中医”第十三期:产后宜服生化汤出品:光明网中华中医药学会监制:战钊宋雅娟策划:张梦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