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1#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原以为是端杯喝酒喝了三口,吃菜吃了五次,可是谁曾想到完全不是这回事,想知道具体咋回事吗?往下看,你自然会明白。

人们常说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真正的意思是酒菜已经上齐了,大家吃饭和喝酒都差不多了,该到谈事情的时候了,俨然是一种正式进入正题的开场白。

但是这“三巡”和“五味”又具体是指什么呢?

从字面意思来说,“巡”一般有“巡查、巡视、巡回”的含义,你可能会想,喝酒怎么会和巡查扯上关系,大家喝酒你来巡查,左右走动,这还能让人安安心心地喝酒吗。

别急,请接着听我说,“酒过三巡”这个成语的由来已久,与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的变革是很有关系的。

在唐代以前还没有什么桌子和凳子,人们吃饭就是坐在地上,而且是一个人一个小矮凳,主人家或者长辈就坐在对门位置,其余人坐在两边。

后来“胡床”传到了中原地区,这种折叠的椅子就很快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慢慢形成了坐凳子的习惯。

有了凳子之后,矮桌子就自然开始慢慢被桌子取代,后来人们就正式习惯了围着桌子一起吃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宫乐图》里宫女们围着桌子吃饭的场景:

一位宫女拿着长勺子正在给其他宫女轮流斟酒,这种行为了因为酷似当时士兵巡城,所以被称为了“巡”,当一圈的人都把酒喝完后,这一巡就结束了。

这就是所谓的一巡,在“酒过三巡”中每一巡其实都有说法,一巡讲究的是点到为止,这个时候酒桌上的各位各不熟悉,气氛还没真正活跃,所以并没有放开喝。

二巡之后才渐入佳境,此时大家一杯酒已经下肚了,一般人会感觉飘飘然,心中有了倾吐的想法,气氛也开始逐渐活跃了起来。

三巡之后,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气氛也彻底活跃起来,所以有事儿的可以说事儿,没事儿的话就可以结束了,若是再喝下去估计要醉,那就有点过了。

那么“菜过五味”又是何意,这五味也就是指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酸甜苦辣咸,重要的宴会上,桌子上的美味不仅样式好看而且要兼具五味,要考虑到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可能有的人不喜欢吃辣,不喜欢吃甜,这个时候你桌子的菜五种味道都有,能给人挑选的空间,也能反映出作为一个主人家你的考虑周到。

而且从营养价值来说,五味的均衡,人体的器官才能得到滋养,人才能健康长寿,如若仅仅偏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味道,难免出现健康问题。

由此可见,古时候的人们就习惯于将美味佳肴统称为“五味”,“菜过五味”的真正意思是,菜已经上的差不多了,宴会也就进入了尾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实际上也在表达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论喝酒还是果腹都不要过量,有个度,适可而止,量小随意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中国的餐桌礼仪真是博大精深,那我在这里给大家再延伸一下,在中国的另外3个餐桌上的礼仪:

1、菜不摆三

所谓“菜不摆三”,就是在宴请宾客的时候,不能上3个菜,哪怕是一两个人,为啥,首先中国人聚餐是讲究一个团团圆圆好事成双,双数在中国人眼中就是圆圆满满的意思,所以3是单数,听起来不吉利。

其次3的谐音是“散”,就是解散,所以从谐音上来看也不太好。

2、筷不成五

所谓“筷不成五”,意思是筷子的长短必须是统一的,就是说我们在用餐前和用餐完毕后,筷子不能胡乱摆放,不然看起来长长短短的,这里会有“三长两短”的意思,不太吉利,而且筷子也不要插在米饭上。

3、席不成六

所谓“席不成六”,意思是酒席上一般都是“八仙过海”,坐八个人,不能做六个人,主要是为了避免做成“乌龟席”

你想一下一张桌子两侧分别坐两个人,上下分别做一个人,俯瞰像不像一只乌龟。

上面仅仅只是一些传统的餐桌礼仪文化,虽然现在都不太那么讲究了,除去了很多管用的规范,但是也不可否认前人留下来的这些被记载的生活习惯和经验,体现了咱们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为人处世的真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