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色土地上被遗漏的红石林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团结报」

文/图高文化

谈及龙山县茨岩塘红石林,绝大多数都是质疑和不屑一顾的,甚至认为天方夜谭、海吹神聊罢。的确网上搜索不到有关“龙山县红石林”信息,找业里人士打听也难以得到有价值信息,当地对茨岩塘红石林有隐隐约约传闻,真正能说出子丑寅卯的,寥寥无几,但茨岩塘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红石林早已存续4.58至4.7亿年。

龙山茨岩塘镇随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写进中共中央关于*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红色资源和元素将不断激活彰显。今年州委安排我联系茨岩塘镇乡村振兴工作,有机会深入该镇18个村开展调查研究,凭借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经验,几处沿公路裸露出的红色石林地质遗迹引起我的注意,后来在中山村又发现红色墙状地质遗迹,接着向怿文书记陪我多次到双新、小米、大田等村,发现了大规模红石林,至此顿生遗憾和震惊!以为申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只遗憾未将龙山县八面山纳入,转眼2年过去又新添一个遗憾,后悔没有将茨岩塘红石林纳入其中。同时对茨岩塘红石林的世界地质意义感到震惊。

红石林世界地质价值和全球意义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我一直以为古丈红石林“一园独大”具有世界地质价值,在申报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时,通过国家图书馆检索,认定其是世界上唯一红色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观。随着地质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红石林分布范围和世界意义不断拓展升级。根据湘西地质公园年9月正式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请书》:园区在中奥陶统大湾组沉积了一套台地浅滩相紫红色瘤状泥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展示了其特殊罕见的氧化沉积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全球意义。湘西红石林位于酉水和猛洞河峡谷两岸的谷坡地带,形成于中奥陶统红色碳酸盐岩中,主要分布于海拔—m,出露面积84K㎡,发育多个形态丰富、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组合复杂的红色石柱,柱高10-30m,是目前全球在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地层上发育的规模最大的一片红色石林景观,成为全球碳酸盐岩石林模式地,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园内科学价值突出、最具全球代表意义的岩溶地质遗迹之一。石林发育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和北东、北西向的节理控制,土壤水沿节理裂隙向下溶蚀,塑造出柱状、剑状、墙状、城堡状等多种形态,以古丈红石林最为典型。当年湘西地质公园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红色碳酸盐喀斯特石林除了中国湘西外,只有泰国沙墩世界地质公园有红色石林出露,仅出露9.4K㎡。

茨岩塘红石林将改写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对红石林分布范围和地质价值意义的评判。随着贵州松桃、重庆酉阳、湖北宣恩、花垣雅酉、保靖迁陵等红色石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湘西红石林分布范围和地学价值进一步扩充改写。根据队地质专家贺令帮和本人现场初步勘察,茨岩塘红石林可与古丈红石林相比,其地质遗迹价值也具有全球意义,且与后者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及地质遗迹特色等,前者植被以竹林为主,槲蕨、石蕨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红色石林与黑色石林同现,即下奥陶系大湾组泥灰岩和红花园组生物碎屑灰岩同框出露;后者植被以松林为主,龙虾花等花草资源丰富,景区周边未见黑色石林。中国红色石林范围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为中心扩大到武陵山区,出露北东方向从永顺吊井延伸到龙山县茨岩塘、张家界尹家溪、湖北宣恩、常德石门,西南方向从花垣雅酉延伸到贵州松桃、重庆酉阳,空间分布跨越4省延绵多公里。

茨岩塘红石林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为“孪生兄弟”。虽然前者不在公园里,但与全球规模最大武陵山红色碳酸盐石林的不可分割。首先,茨岩塘红石林迎来乡村振兴时代。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振兴给红色地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机遇。红石林呈带状分布在该镇双新、中山、小米、大田等村,分布范围约10K㎡,其中,双新核心景区亩,地学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地理交通优势凸现,距在建龙桑高速下线出口7Km,镇*府10Km左右,距离龙山、来凤及桑植3个县城均在30Km之内。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州*代会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茨岩塘镇是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湖南段重要组织部分,湘西州红色湘西建设的重中之重,红色旅游春天即将来临,有助于统筹推进红石林旅游开发,为红色土地丰富了有形红色国土空间。

其次,茨岩塘红石林犹如多彩画廊和雕塑迷宫。作为湘西红石林的另一标杆地,其地质遗迹重大科学、教育、美学价值意义浑然天成,全球碳酸盐岩台地相氧化环境沉积的突出案例,古扬子台地早古生代(距今4.09至5.7亿年)干旱沉积环境的印证。换句话说,距今4.09至5.7亿年前湘西州古气候环境是浅海相干旱气候,犹如现在非洲气候,持续时间约1.5亿年,与我州现代气候两重天两码事,且还是两重地,那个古地质时代我州还位于南半球海洋中,至少经过4亿多年板块漂移才来到北半球。茨岩塘红石林与古丈红石林同属于红色碳酸盐岩,为泥质灰岩、泥灰岩,富含铁而呈红色,地学资源富集。主要是下奥陶系大湾组、红花园组地层,石林森林融合共生,其地质遗迹成簇成片分布,石柱石墙、石芽石剑、洞穴天窗、溶痕溶沟、峡谷地缝、石幕城堡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历经亿万年地球构造运动和风化水溶等自然力作用留下来的“红色胎记”。红石林发育演化与地表地下水及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气候变化、地质构造运动与水文地质具有科学意义。仅双新核心区,岩溶遗迹景观达处左右,集红色石林地质遗迹奇观之大成,如同一处天然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博物馆。有柱状、剑状、尖状、蘑菇状、墙状、塔状、管状、锥状、等遗迹,不同视角不同方位,遗迹组合如魔术般积木、变形金刚变幻莫测,造型奇妙、惟妙惟肖,令人浮想联翩。近距离似人似物、像风又像雨,如狮如虎、如鸟如人、似堡如墙。俯视或远距离,如庄园城池、似古代打仗列阵,犹如天人摆弄的国际象棋。诸如,官帽岩、城墙岩、五线谱岩、神兽王国、情侣石、洞天福地、地缝峡谷等形态逼真。成簇成片石林石峰与竹林相拥共生,聚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一种独特、罕见、可亲的自然美、天然红,美美的天然摄影基地和天然大课堂。走进石林,可享受一场吸人眼球的视觉盛宴,也可饱食寻古追今、康养体验的“自助餐”,处处都能网红打卡,随时随地可来一场亲近拥抱石林的“人与自然的互动”。红石林与其他喀斯特地貌相比,炎热干旱环境沉积的富含铁质碳酸盐岩天生稀缺“红色基因”底色,其颜色随着季节、气候、早晚变化,如变色龙在火红、红、暗红、褐红之间变换,宛如一幅动感山水画,晴天紫红色为主色调,雨后褐色为主色调。经历7、8月炎热持续干旱干燥气候,会变得鲜艳火红,如火焰山般吸人眼球、梦幻魔幻,空中俯视如须臾之间、红绿镶嵌、火辣辣爽歪歪。茨岩塘红石林是科学考察研究、地学教学实习、科普研学旅游的理想平台。其为中国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类型,其岩溶台地、峰丛、石林、溶丘、洼地、峡谷、地下洞穴及次生化学沉积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出露的石芽、溶沟、溶槽、溶管、漏斗、落水洞、岩孔、岩缝、盲谷、穿洞、飞来石、岩柱、峰丛等地貌形态,具有差异性、系统性、观赏性、生态性、可塑性、科考性、科普性、文化性等特点,还有地表正负地形、明暗地貌的组合排列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因子关联度高,蕴含着岩溶地质信息密码和碳中和意义。每一处地质遗迹都是一部无字天书,记录着茨岩塘亿万年前世今生鲜为人知的地质故事,也是地质科学工作者对话大自然的首选。可引导公众了解地球演变历史,对普及地球地质知识、加强地质与自然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其三,茨岩塘红石林是生态秘境和康养福地。生态环境良好,负氧离子丰富,具有世外桃源、田园风光意境,走进石林就能追寻诗与远方。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1mm,高寒丘陵台地,平均海拔m,最高海拔.21m(面山村牛栏溪峰)。除了远古地质遗迹外,森林覆盖率高达72.19%,灌草覆盖率16%,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也是湘西“华中生物基因库”的一个缩影,具有科研、观赏、药用、食用等价值。有古银杏树、古金丝楠树、古猴栗树、古松、古石楠、古樱桃等,其中有2处挂牌保护的古楠木树群落。木本、被子、灌木植物有苏特科、银杏科、木兰科、八角科、五味子科、大血藤科、马桑科、山茶科、山竹、箬叶、马桑、冬茅、苟藤,还有青钱柳、杜仲、*柏、卫矛科杜芳藤、槲蕨科槲蕨、水龙骨科石蕨、阔叶瓦韦等药用植物,猕猴桃、板栗、樱桃、石榴、核桃、油茶、油桐、蔷薇科火棘、杜鹃花、桂花、紫荆、鼠李科多花勾儿茶、三月泡等野生观赏花果植物。野猪、獐鹿、穿山甲、小灵猫、杜鹃(阳雀)、苞谷雀、老二雀、红腹角雉、锦鸡、猫头鹰、苍鹰、八哥、大倪(娃娃鱼)、虎纹蛙等野生动物频出。还有与红石林共生的数千亩竹海,竹林石林如八卦迷阵。绿色生物资源与红色地质遗迹交相成景,四季如画,鸟语花香、蜂飞蝶舞,阳春三月山野阳雀、苞谷雀等鸟语此起彼伏,格外爽心悦耳,“桂桂阳(杜鹃叫声)”,“快种快活,苞谷大坨”,蛙歌蝉鸣不绝于耳。春夏绿底花海石林,秋冬红叶红果叠彩,观花赏叶,品茶赏果。一年四季山珍不断,盛产野生小竹笋、野枞菌、野板栗、野山油茶,当地农户一笔可观收入。竹笋枞菌出露时节,众多外地人都会不请自来采摘,还有三月泡、茶泡、茶片、猕猴桃等野生山果可摘可吃。

其四,人文资源血色古朴。茨岩塘是红色土地,“血色”基因内涵丰富:红色革命文化、红色地质遗迹、红色生物多样性、少数民族血性等。任弼时、贺龙率领二、六*团建立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长征最后出发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文化博物馆,国家红色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和革命老区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红色印迹,演绎了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红色血脉在此赓续传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茨岩塘是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地。土家族、苗族传统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土家族、苗族服饰,织锦,蜡染,摆手舞,苗族鼓舞,民族风情浓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三棒鼓、山歌民歌丰富多彩。还有远古地质文化、古老人文历史,诸如:明清古道、骡马古道、望乡台“天路”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红色地质遗迹、自然生态已融入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传承发展,繁衍生息,成就了与红色石林基因相近的敢恨敢爱、热情好客、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血色”民族性格。

“红色湘西”建设给这片红色土地赋能增势。这片红色石林是大自然对茨岩塘镇百姓眷恋恩赐,也是老祖宗传承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是茨岩塘高质量发展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资源。张吉怀高铁让我州进入高铁时代,给“红石林+旅游”融合发展带来千载难逢机会,可依托红色旅游,加强红石林地质遗迹、乡村民族文化及生态资源等保护利用,进一步开展科学调查研究澄清其底数和价值,对标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结合乡村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编制开发利用专题规划,精准科学进行顶层设计,主动对接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湘西乃至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找准方位,把握差异发展方向,理清开发利用思路、重点及目标,聚焦红色、研学、科普、康养、休闲、体验功能,开发一批“双红”(红色文化、红色地质)特色旅游产品和业态,集中打造双新核心区旅游景点路线。寻求战略合作者,通过招商引资和*府投资有序有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建设一批网红旅游景观,不断提升红色茨岩塘的成色颜值,让茨岩塘红色旅游插上腾飞“翅膀”。茨岩塘红石林虽然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擦肩而过,但其在红色茨岩塘新时代未来可期。正如“养在深山无人识,一朝识得满堂惊”,尽管茨岩塘红石林藏在大山丛林深处,其稀缺的珍贵颜值和魅力一定会让世人折服认同,饱世人眼福心福;最美石林一定会转化为经济竞争力,助推茨岩塘红石林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造福百姓,为这片红土地添光增彩。

(本组图片为龙山县茨岩塘红石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