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在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两个和尚,一师一徒。老和尚无心在山上烧香念佛,又不好好勤勤恳恳种地,还对小徒弟百般虐待,小徒弟被老和尚折磨得面*肌瘦。
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了,留小徒弟在寺庙里干活,不知从哪里跑来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帮着小和尚做事。从此以后,只要老和尚一外出,穿红肚兜的小孩就来帮小和尚的忙,老和尚一回来,小孩就不见了。
日子久了,老和尚见小和尚脸色红润,再多的活也能干完,感到很奇怪。心想,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他把小徒弟叫来,威逼盘问,出于无奈,小和尚只好说出了实情。
老和尚心里思忖:深山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呢?莫非是神草棒槌(人参)?于是他从箱子里取出一根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并交代说:“等那孩子再来玩的时候,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肚兜上。”
第二天,老和尚下山了。小和尚本想把实情告诉穿红肚兜的小孩,可又怕老和尚打骂,只好趁小孩急着回家的时候,把针别在了小孩的肚兜上。第三天清晨,老和尚把徒弟锁在寺里,自己拿着镐头,顺着红线,找到一棵老红松旁边,看到那根针插在一棵棒槌苗子上。他高兴极了,举镐就刨,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拿回寺里,放进锅,加入水,加上盖,压上石头。然后,叫小徒弟生火烧煮。不巧这个时候,老和尚的朋友有急事找老和尚下山去,老和尚推辞不掉。临走时,老和尚对小徒弟千叮咛万嘱咐:“我不回来,不准揭锅!”
老和尚走后,锅里不断喷出奇异的香气。小徒弟出于好奇,不顾老和尚的叮嘱,搬开石头,揭开锅盖。原来锅里熬着一只大棒槌,香气冲鼻。小和尚掐下一块放进嘴里一尝,味道又甜又香。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小和尚干脆把它吃光了,连汤也喝个精光。
就在这时,老和尚急急忙忙地赶了回来。小徒弟一急,不知所措,在寺院里跑了两步,顿觉两腿轻飘,悠然地腾空而去。老和尚一看这般情景,知道“参童”让小徒弟偷吃了,懊梅莫及。
原来,红肚兜小孩就是那棵人参变的。老红松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剩下的这棵人参在老红松下哭得伤心。老红松说:“好孩子,别哭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着你。”人参不哭了,跟着老红松逃到关东深山老林,在长白山上“安家落户”了。从此以后,关内人参日趋消失,而长白山的人参却越来越多。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传统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
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
本品有特异香气,味微苦而甘。
以切面色淡*白,点状树脂道多者为佳。生用。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1.气虚欲脱,肢冷脉微
本品甘温补虚,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之要药。
凡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单用人参大量浓煎服,如独参汤(《景岳全书》)。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等亡阳征象者,常与回阳救逆的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等亡阴征象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
本品归脾经,为补脾气之要药,凡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白术、茯苓、甘草配伍,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芪、白术等益气健脾药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
本品归肺经,亦长于补肺气。凡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声低懒言,咳痰清稀,自汗脉弱者,常与*芪、五味子、紫菀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本品亦归肾经,又有益肾气、助肾阳之功。若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或喘促日久,肺肾两虚者,常配伍蛤蚧、胡桃仁等药,如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人参胡桃汤(《济生方》)。
若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阳痿宫冷,多与鹿茸、肉苁蓉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同用。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短气,口渴者。若用治热病气津两伤,身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者,常与石膏、知母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至于消渴病,气阴两伤者,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
本品味甘,能补气以生血、养血,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久病虚羸者,可与白术、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
本品归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益智。
适宜于心气虚弱,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等,常与*芪、茯苓、酸枣仁等药配伍。
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体倦食少者,常配伍*芪、当归、龙眼肉等补气养血安神药,如归脾汤(《济生方》)。
若心肾不交,阴亏血少,虚烦不眠,心悸健忘者,则配伍生地*、当归、酸枣仁等滋阴养血安神之品,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正气亏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如人参败*散(《和剂局方》)、新加*龙汤(《温病条辨》)。
煎服,3~9g;
挽救虚脱可用15~30g,文火另煎兑服。
也可研粉吞服,1次2g,1日2次。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