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得了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4种证型4种中
TUhjnbcbe - 2024/6/24 18:53:00

肾病综合症在中医学中多属“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它典型的表现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

其中高度水肿起初多以面部水肿、小腿水肿为主,到后面会变成全身浮肿等。若不及时治疗,长期的水肿会导致人体的正气虚弱,从肾脏影响到脾胃,会出现消化差、营养不良等,还会影响到心肺功能,出现喘不上气、呼吸困难等。

从中医角度来说,水肿后面还潜藏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病症。如果水肿涉及到血液经络,就有可能出现瘀血阻滞等。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出现水肿”该怎么治疗。

想要治疗水肿,先要弄明白水肿是怎么产生的。

水肿形成的原因?

中医对于水肿形成原因主要认为与肺、脾、肾这三个器官相关。在《景岳全书》中就曾写到“凡水肿诸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医方集解》述“肺为水之上源”,可见肺起到调节水道,散布精微到膀胱的作用。

《素问》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脾为生化之源,主要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水份转化为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当脾脏虚弱,食物水分不能被转化,那它们就会停留在我们体内,导致水肿。

“肾主水,司开合主二便”,可见当肾气不足时,它就无法推动我们体内的水液到达膀胱排泄出去,出现小便异常、水肿等不适。

我们体内的水就像是一个产品,肺负责传送,可以运原料到各个地方,脾是生产者,它不能好好生产,那么原料就会堆积在原处,肾是最后负责把关的,当肾脏无法把关,那么产品就会卡在最后一道门槛上。

肾病综合征水肿应该怎么治?

中医在治疗上讲求辨证论治,在肾病综合征中主要是以“脾肾气虚,水湿内停”、“脾肾阳虚,水湿内阻”、“肝肾阴虚,湿热留恋”、“瘀水互阻”这四种证型为主。接下来我们就依据这四种证型,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肾病水肿?

1.脾肾气虚,水湿内停

主症:水肿表现程度较轻,或是原来有重度水肿,因利尿消肿,水肿已经减轻了,食欲差、吃东西以后容易肚子胀、没有力气、腰酸、尿量少等。

治则:补益脾肾、利水化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水陆二仙丹(《证治准绳》)加减

方解:方中用了黄芪为君药,起到补气行水的作用。补气方面还用了党参、白术、炙甘草等,利水方面则是用了茯苓、冬瓜皮等加强祛湿的作用。补骨脂、芡实固肾补精。因气血同源,方中还用了当归补血。此方还可以依据每个人病情不同在药材上做出适当的加减,比如水肿严重些,就可以加上泽泻等。

2.脾肾阳虚,水湿内阻

主症:常见表现水肿较为严重,以下肢、腰腹水肿为主,可能还存在腹水、胸水等,面色苍白、怕冷、手脚冰凉、小便不利等。

治则:温补脾肾,通利水湿。

方药:真武汤(《伤寒论》)加五皮饮(《中藏经》)加减

方解:方中用熟附片、干姜温补脾肾;茯苓利水健脾;桑白皮调理肺气,做到一方调理肺、脾、肾三脏,从病因着手治疗肾病水肿。同时,在方中加上了大腹皮、陈皮祛湿气等。本证型病症病情比较重,容易发展成肾衰竭等情况,所以要及时积极治疗。

3.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主症:常见表现脸上和下肢的水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气躁、睡不好、容易出现咽喉疼痛、小便量少、颜色深等。

治则: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

方解:方中用生地黄、山萸肉滋补肝肾,同时知母、黄柏起到清泻下焦火热的作用,用金钱草、泽泻、车前草清热利湿等。本证型,一般来说病程时间长,水肿比较顽固,消肿比较困难,而且很容易出现咽喉疼痛、感染的情况,所以治疗过程也会比较漫长,治疗过程中,切记少用温阳补气之品。

4.瘀水互阻

主症:常见表现为全身浮肿,尿量少,容易出现尿血,身上可能会出现淤青,容易腰痛,疼痛的地方比较固定,感觉像针扎一样的。

治则:活血利水

方药:桂枝茯苓丸

方解:方中用桂枝活血化瘀,用茯苓利水渗湿,二者共为君药,用丹皮、桃仁、赤芍药活血化瘀,用生益母草、泽泻、水蛭活血利水。本证型多见于长期未治愈肾病综合征的人群,往往在因为正气虚耗,水肿影响到血液经络时出现。

结语:中医虽然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上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反应小,但是,中药的使用与对应证型是紧密结合的,所以用药前一定要清楚自身肾病属于哪一种证型,而这需要专业医生来辩证,如果有朋友存在这方面的疑惑,可以进入主页私信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并且帮助您。

参考文献:[1]马千舒,马晓燕.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40(7):3.

1
查看完整版本: 得了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4种证型4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