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盗汗怎么办?”
连续出现夜间胸闷胸痛、盗汗
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均无异常
针灸缓解了胸痛,而盗汗不减
这不排除心梗!!!
临床上经常有一些中老年患者,他们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尽管他们胸闷、胸痛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但还是会提醒他们要注意“心梗”。
在谈“心梗”色变的今天,患者常常会产生一些困扰,如何区别是单纯的“盗汗”,还是“心梗”发生的先兆?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盗汗,以及“心梗盗汗”,还有常用的一些预防及治疗的方法。
盗汗
盗汗是中医病名,《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指病人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常兼潮热、颧红等阴虚内热的症状,可作为单独病症出现,也可出现在其他疾病过程中,比如更年期综合征、肺结核、较大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以及上文提及的心梗的患者。
盗汗一般多属阴虚、血虚,但也有阳虚、血瘀致病,另外当有脾胃湿热、痰热蕴肺、肝经湿热时也会出现盗汗。那盗汗跟“心”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若患者长期存在盗汗,会严重耗伤心阴,导致“心”出现问题。当然“心”的功能失常,也会导致异常的汗出。所以应积极治疗。
01
心血不足
表现为自汗或盗汗,兼有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治宜补心养血,归脾汤加减。若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浮小麦。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
02
阴虚火旺
出现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减。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若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改用麦味地黄丸。
03
邪热郁蒸
出现蒸蒸汗出、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加减。郁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改用四妙丸。
患者可根据上面的描述进行初步自我辨证,但是更重要的是进行日常调护。
(1)应加强适当运动,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应忌食辛辣动火食物,禁酒,多食用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
(3)若条件许可,适当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室内环境应稍偏凉一些等。
(4)盗汗后,腠理空虚,易感受外邪,应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出汗多者,宜经常更换内衣,注意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应注意加强护理,避免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除了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也可以点揉阴郄、三阴交等穴位,若为肾阴不足,可加照海、太溪、复溜等(辨证选穴)进行平时自我调节。
以上是一般的盗汗,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存在另一种夜间盗汗!
当出现夜间大汗淋漓,同时伴有胸痛、胸闷、压榨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晕厥。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心梗!心梗通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释放疼痛物质。
冠状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管腔变窄,而出现的心肌缺血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心力衰竭,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栓塞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及时治疗预后尚可,若出现心肌梗死、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寿命和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甚至猝死。
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必须及时到心内科就医,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等,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积极对症治疗。
原标题:《汗为心之血!频繁出现盗汗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