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五味子博物文章学问多少可以量
TUhjnbcbe - 2022/9/16 21:11:00
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学问”多少可以量

五味子

夸人有学问,词语颇多。如:饱学之士、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风华绝代、才华超众、厚学广闻等等,找一百个词怕是也没多大问题。但要衡量一个人的学问到底有多大,也就是说学问能不能用数量来衡量呢?笔者告诉您,当然可以。

因为:有典为据,有物为证!

第一:用车来量——学富五车

人们常用成语『学富五车』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文事》:“博学之儒,学富五车。”这个词出自一个典故。

《幼学琼林》书影(图片来源:网络)

『学富五车』典出《庄子天下》:“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颇通方术,却道理庞杂而不一,言辞虽辩而无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战国时的书,都是用一片片竹简串制而成的,卷起来码放在一起,体积大而字的容量小。所以,当时的五车简书与现在的五车纸书不可等比,然而,能拥有五车简书,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清代浙炉铸『学富五车』吉语民俗钱币

另一种说法,『其书五车』的『书』,指的是惠施写的著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书,著也。”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所以,“其书五车”的本意,当是说惠施的著述多达五车,这才与随后的“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的说法对得上。所谓“藏书五车”当是后人望文生义了。

笔者还偶见有一说法,以『车』代指国家,则释为其著述可与五个国家等观,也就是其学问之大可敌五国。这个说辞虽显偏颇甚至牵强,却也不无道理。

清代贵炉铸『学富五车』吉语民俗钱币

其实,不论“其书五车”的本意是何,也不论其衍生何义,藏书五车也罢,著书五车也罢,学问之富,能以『五车』载之,用以颂扬他人学识之高强,直观可量。

与孔丘被称为孔子;庄周被称为庄子一样,惠施也叫惠子,所以有『惠子五车』之称。清叶申芗《沁园春自题二乐图》词:“惠子五车,平原十日,乐在其申奚复疑。”此外,还有『书富五车』『书读五车』『博览五车』『腹载五车』和『腹饱五车』等同典异形词。

第二:可用步量——才高七步

人们在赞扬某人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时,常用『才高七步』来形容。此词源自成语『七步成诗』,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这也是一个历史典故。

清代浙炉铸『才高七步』吉语民俗钱币

『才高七步』典出《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说的是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但他怕几个弟弟与他争位,先是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找茬为难三弟曹植,以《兄弟》为题,让其在大殿上行走七步以内,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曹丕听后感到惭愧,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典故。

原诗为五言六句,千百年流传下来,被后人浓缩成如下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成诗图(图片来源:网络)

后人还有『文成七步』、『七步之才』、『七步奇才』、『七步成章』、『名成七步』和『才雄七步』等用法,都是源出同典。

清代掐丝填蓝工艺『文成七步』银花钱

(填蓝已脱落)

据说史上还有『五步之才』的典故。出自清代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说的是唐开元年间的书生史青,上书唐明皇,声称曹植七步才吟成一诗,不算稀奇,自己只需五步就行。唐明皇以《除夜》为题面试。史青果然五步之内即吟出一首趣味盎然的五律: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另外还传说有唐代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寇准,都曾有『三步成诗』的事迹。但都远不及曹植的『七步成诗』有名。而不管是『三步』、『五步』还是『七步』,总之都是赞扬他人才思敏捷、脱口成章的本领。

第三:可用斗量——八斗之才

人们在形容他人才华横溢、见广识多时,最常用的就是『八斗之才』这个成语。这也来自一个典故,而且还与七步成诗的曹植有关。

清末烧蓝『八斗之才』吉语银花钱一对

此典出自《南史谢灵运传》:“灵运尝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说的是南北朝时的诗人谢灵运,他时常持才自傲,目中无人,却对曹植推崇备至,称曹植才高盖世,若用一石(音旦,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比量,曹植占去八斗,他自己占了一斗,古今世人仅占余下的一斗,名义赞曹植,实则夸自己。

但也正因谢灵运的这一狂妄之说,给人们提供了学问可用斗量的标准,这也就是『才高八斗』的由来。从此以后,“才高八斗”、“八斗之才”就成为才学出众的代名词了。

清末手工錾刻『八斗之才』吉语银花钱

(文字笔划由笔者着墨描黑)

谢灵运如此恃才放旷,也并非空有其名。他出身名门,祖父是东晋名臣谢玄,本人又是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鼻祖。他还在书法、绘画、目录学、佛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不仅如此,谢灵运还生性好游山水,尤其酷爱登山。他登山时常穿一双自制的木鞋,鞋掌带钉齿,上山时取掉前掌的钉齿,下山就取掉后掌的钉齿,这样既省力,又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而且他还有众多追随者。据宋书记裁,他有时登山,身后慕名随行者上百人,动静之大,以致地方官误以为有人聚众闹事。可以说,谢灵运是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先行者。若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名登山发烧友,而且还成立了登山俱乐部或者是登山协会,并自己发明了登山专用装备——『谢公屐』牌登山鞋。就连唐代诗仙李白都非常推崇谢灵运,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名诗中,就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李白的游历生活,也多多少少受到其影响,可以称得上是谢灵运的『铁粉儿』。

著名的『谢公屐』(图片来源:网络)

『才高八斗』又作『才雄八斗』、『才华八斗』、『才夸八斗』、『子建八斗』和『陈王八斗』等,均为同源同典。

清末手工錾刻双勾线『才高八斗』吉语银花钱

第四,用轴来量——牙签万轴

这是个比较生僻的成语,不经解释一般不易理解。『牙签』,即指用象牙制作的签牌,系在书册上作标志,『轴』即指书画卷轴,『万轴』即指非常多。古人用『牙签万轴』一词,来寓意读书多广而博学厚才。

书卷系牙签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此词源出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南唐.李煜《题金缕子后》诗:“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十一书史类牙签》:“称人书多,牙签万轴。”形容藏书丰富,引申寓意人的学问深厚。

清代云炉铸『牙签万轴』吉语民俗钱币

想要才高八斗,就要博览群书。那读多少书才能达八斗之才呢?古人给出了答案:万卷。因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其实,『牙签万轴』与『学富五车』如出一辙,都是以知识的载体『书』为衡量物的。还有『著述等身』一词,也以量化来比量人的才能。此外,『斗酒百篇』、『百龙之智』和『倚马七纸』等等,都是量化形容人之才能的,恕无法一一毛举。我国汉语词汇之丰富,寓意之深奥,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已由古物缘公众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味子博物文章学问多少可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