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辨治疼痛的经方
TUhjnbcbe - 2022/11/10 21:51:00

导读: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痛苦。同时,疼痛也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的病症之一。本文介绍根据经方的辨证思路,并附验案及治疗经验,仅供参考学习!

张仲景对各种疼痛症的部位、性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治疗方剂近70首,不仅给后世辨治疼痛提供了成功的范式,而且也给后世的继承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由于仲景对疼痛症的概括病位确定,性质清楚,特征明显,故在临床治疗中,明确是哪种疼痛之后,以六经辨证作为总的纲领,辨析疼痛的部位、性质,然后紧扣各种疼痛固有的特征,能够用经方治疗的,尽量使用经方;经方没有涉及的,则用时方。经方、时方的选择与配合,一概以疗效为标准。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记载,将仲景的治疗用方按照疼痛的部位分为九类:

一、头痛

太阳病头痛,属于表证、热证,若表虚者,必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用桂枝汤,后头痛,项背强,用桂枝加葛根汤;若表实者,必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用麻*汤、大青龙汤,后头痛用葛根汤。

少阴病头痛,属于表证、寒证,若表虚者,恶风寒,脉缓弱,用桂枝加附子汤;四肢厥冷,因为血行不畅,阳气不能通达者,用当归四逆汤;若表实者,恶风寒、发热、脉不浮反沉,用麻*附子细辛汤。阳明病头痛,属于里证、热证,若阳明腑实,则口渴,大便秘结,脉沉实,用承气汤;若阳明经证,则汗多,口大渴,用白虎汤;若后头痛,用葛根芩连汤;若阴虚有热,则心烦不眠,用酸枣仁汤。太阴病头痛,属于里证、寒证,若干呕、吐涎沫者,用吴茱萸汤,若有痛经,用温经汤;四肢厥逆,用四逆汤。少阳病头痛,一般偏于头部两侧,属于半表半里证,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偏实热者,用大柴胡汤;偏虚寒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厥阴病头痛,呈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可用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等。外治法则有头风摩散,用之治疗阵发性头痛。疼痛属于虚证者,一般是隐隐而痛;属于实证者,一般是胀痛、剧痛;属于痰湿者,一般是晕痛、昏痛;属于血瘀者,一般是刺痛。这个规律也基本适合于其他疼痛症。案例1:大青龙汤治疗头痛发热高某,一诊。患者高烧39.5~40℃,已经连续三天,头痛欲裂,全身肌肉酸痛,怕冷,始终未出大汗,烦躁,口渴,舌淡红,脉浮紧、滑数。目前住院治疗,正在“发热待查”。处方:麻*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石膏50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苍术10克水9碗,先煎麻*15分钟,边煎边去掉浮在药罐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药,煎半小时左右,煎至3碗水,先喝一碗,盖被子取汗,汗出热退,则停服。汗出不多,仍然发热者,两小时后,继续服第二碗。汗出太多,则喝冷水一杯止汗。患者服第一碗药后,持续出汗半小时,热退,头痛、身痛减轻,四小时后,又开始发热至38.2℃,继续服第二碗,微微出汗,热退。第二天痊愈。按语:本案为太阳病头痛,属于表证、热证、实证,以头痛、怕冷、发热、身热、无汗、脉浮紧、烦躁为主要特征,在重感冒、流感患者中非常普遍。患者除了头痛剧烈之外,发热经常达到39℃以上。但只要属于初起,身上热,不出汗,摸上去干干的,或者出汗不多,脉浮数、浮紧、滑数,没有剧烈咽喉疼痛,都可以用此方。兼有身体肌肉酸痛者,可加苍术10克。此方在临床用得很多,方中麻*必须用到18克,三岁的小孩,可用12克,只要煎煮得法,不但没有副作用,而且往往一剂尽,就热退身凉,患者常常视为奇迹。本方煎煮法,一概遵照《伤寒论》大青龙汤方后的介绍,不可违背,否则无效。太阳病头痛,即使不发热,只要怕冷,身热,不出汗,脉浮紧,烦躁或紧张,仍然可以用大青龙汤。胡希恕、刘渡舟先生的医案中都有类似治疗病例。

案例2:温经汤加减治疗头痛刘某,男,65岁,8月12日就诊。患者头痛、头晕、吐涎沫3天。自诉头痛已经20余年,因受寒而起,每遇天气寒冷时发作,发作时巅顶胀痛,口中流清涎,干呕,平时则经常头晕,乏力,头部微热,四肢冰冷,大小便尚可,有脑梗旧病史,面色晄白,形体清瘦,舌瘦,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脉弦细。处方:吴茱萸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白参10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芪30克蔓荆子10克细辛3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七剂患者诉服上药七剂后症状消失,半年来未发作。按语:本案为厥阴病头痛,属于里证、寒证、虚证。患者头痛、吐涎沫,舌淡,脉弦细,本来属于吴茱萸汤证。《伤寒论》条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中有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可温胃益气、散寒止呕、止痛。如果病情单纯,此方原可胜任。然而患者病程长达20余年,屡次发作,头热、肢冷,面色晄白,舌质偏暗,又有脑梗旧病史,说明其血行不畅,阳气不能通达全身,证候非常明显,病久已入血络。故用温经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这两首方,本是妇科名方。后者长于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因血行不畅而导致的子宫肌瘤,前者长于温经散寒,养血益气,用于治疗气虚血亏、血瘀有寒的各种妇科病。只要病机相同,即使是妇科方,也可以用治男子,这毋庸置疑,因为中医是辨证为主,辨病为次的。温经汤中本来包含有吴茱萸汤的吴茱萸、生姜、人参三味药在内,再去阿胶的滋腻,加细辛、蔓荆子,专治头痛,加*芪补气以助血行,全方综合发挥养血益气、活血化瘀、温寒止痛的作用,因此仅服七剂,头痛不再发作。案例3: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头痛宋某,女,43岁,3月14日就诊。自诉后脑勺部、头部两侧疼痛多年,西医排除颈椎压迫,高血压病,按照神经性头痛治疗两年无效。发作严重时恶心欲呕,全身忽冷忽热。年开始发作,近10年中每个月要大发作几次,平时头晕,两太阳穴及后头部隐痛,须按压则舒,月经及白带正常,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细。现在已经发作两天。处方: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柴胡18克*芩15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参15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葛根50克川芎10克天麻10克二诊:病人头痛显著减轻,药已对症,原方加减做丸剂巩固疗效。桂枝30克白芍60克葛根90克半夏30克川芎60克全蝎60克天麻30克白参30克土鳖30克白芷60克蜈蚣50克细辛15克*芩30克柴胡30克为蜜丸,每次9克,每天两次。连服两剂药丸,至今半年多再未发作。按语:本案为少阳、太阳病头痛。从发作时忽冷忽热,恶心欲呕,痛在两侧来看,属于少阳病证候,从后头痛按之则舒,以及脉舌来看,兼见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证,故将两方合用,再加川芎活血止痛、天麻祛风定晕,一诊即获效。但病程近10年,“久病入络”,故二诊加虫类药搜剔顽邪,防止复发。案例4:酸枣仁汤治疗头痛周某,女42岁,9月25日就诊。患者头痛,昏胀,头部不清醒,睡眠不好,梦多,月经量少,大便偏干,已经持续了半年,面色憔悴,舌红无苔,脉弦细数。处方:川芎30克知母10克枣仁30克炙甘草10克茯神30克香附子10克白蒺藜30克首乌藤30克丹参15克合欢皮10克生地30克七剂二诊:上方效果显著,连续睡了七天安稳觉,头部也轻松许多,面色与精神状态都有改善。原方不变,加柏子仁、灵芝、做成蜜丸善后。按语:本案为阳明病头痛,属于里证、热证、虚证。《金匮要略》原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由于长期睡眠不好,往往精力不支,面容憔悴,头痛头晕,烦躁易怒,故《金匮要略》归结为“虚劳”章中。凡见到头痛与失眠同时存在,而又脉偏沉细数,大便偏干,舌象偏红的,属于“虚烦不得眠”,不宜用苦寒清热、介类潜阳之品,当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此方切中肯綮。原文虽然无一字提及头痛,但川芎一味,明显为头痛所设,而失眠与头痛的内在关系,也一目了然。以我的经验,川芎可以重用至30克,茯苓可以改为茯神,再配香附子,后世名“交感丸”,安神效果更好,加生地,配合原方中的知母,增强滋阴的作用,白蒺藜、首乌藤、丹参、合欢皮,均属轻灵镇静安神之品,对于治疗头痛、失眠两者均有效果,白蒺藜、合欢皮、香附子又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与本方搭配非常得当。案例5:麻*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彭某,女,71岁,9月15日就诊:患者三叉神经痛3年,稍冷即发,夜间发作频繁,近半月来每天发作多次,服卡马西平等西药已经没有效果。舌质嫩红,有瘀斑,薄白苔,脉沉细,面色晦暗。处方:麻*附子细辛汤加减。麻*6克附子10克细辛3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全蝎10克蜈蚣1条白附子5克僵蚕10克五剂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夜间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率减轻(5天仅发作3次,且程度较服药前减轻),舌脉如前。效不改方,仍服原方七剂,再用原方加减做水丸缓图。处方:麻*30克附子60克细辛3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蜈蚣30条全蝎30克白附子30克僵蚕30克防风30克*芪60克土鳖60克水丸,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粒。服用水丸两剂后,疼痛完全消除。按语:本案为少阴病,属于表证、寒证、实证。患者对于寒冷特别敏感,遇天气寒冷即发,接触冷物亦发,脉沉细,苔薄白,面色晦暗,一派少阴寒实之证,故用麻*附子细辛汤。此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临床对此早有报道。由于疼痛异常,除了合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之外,尚加蜈蚣、全蝎、僵蚕、白附子,即合用止痉散、牵正散,借助虫类搜剔之品,加强止痛效果。一诊获效后,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二诊再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芪、防风固卫祛风,做成药丸长期服用。

二、咽喉疼痛

太阳病咽喉疼痛,属于风寒表虚,挟有痰涎者,用半夏散及汤;风寒外束,痰火郁结者,用苦酒汤;属于温病,伴有轻微口渴,舌微红,发热,不恶寒者,用甘草汤或桔梗汤。

少阴咽喉疼痛,古人称作“两感伤寒”,咽痛、声音不出者,可用麻*附子细辛汤。案例6:苦酒汤治疗咽喉疼痛、声音不出冯某,男,46岁,3月15日就诊。患者从北京赶到长沙来开会,途中感受风寒,咽喉疼痛剧烈,不能发声,痰涎壅盛。服苦酒汤一剂,第二天即疼痛减轻,可以开声说话。按语:本案患者就是著名《伤寒论》学者冯世纶先生,当时他是来长沙参加“马王堆医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会议。我负责接待时,他手指咽喉,表示疼痛,不能说话,请我为他准备几片生半夏,一个生鸡蛋,一杯米醋。然后,他以电热杯将半夏放在醋中煮几分钟,将药汁倒入蛋清中搅拌至半熟,每次一小口,徐徐咽下。第二天见到他时,已神情爽朗,面带微笑,声音如常。案例7:桔梗汤合麻杏甘石汤治疗急性咽喉炎王某,男,19岁,6月5日就诊。患者三天前感冒发烧未退,至今体温38℃,汗出不多,咽喉疼痛,咳嗽痰*,口苦,口微渴,舌红,苔薄*,脉细滑数。处方:桔梗10克甘草10克麻*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芩10克浙贝10克三剂二诊:服上方后,发热已退,咳嗽有所减轻,仍然咽喉疼痛,有*痰。处方:桔梗15克甘草10克枳壳10克土牛膝30克板蓝根30克玄参15克桑皮10克浙贝10克*芩10克栝楼皮10克七剂二诊:服药后,症状消失。按语:咽喉疼痛是外感病初起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属于风热感冒,可用桔梗甘草汤合麻杏甘石汤透解,我在外感已经消除,而咽喉疼痛不止时,往往以桔梗甘草汤为治疗主方,加板蓝根、玄参、土牛膝清火、解*、止痛,加枳壳与桔梗一降一升,调节气机。兼咳嗽、吐*痰,则加桑皮、浙贝、*芩、瓜蒌皮等清热、化痰、止咳,效果甚好。桔梗甘草汤、甘草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全部见于《伤寒论》少阴篇。《伤寒论》原文条云:“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桔梗汤。”原文条云:“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音不出者,用苦酒汤。”原文条云:“少阴病,咽中痛者,半夏散及汤主之。”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把桔梗甘草汤、甘草汤、苦酒汤放在少阳篇,而对于把“半夏散及汤”放在少阴篇还是放在太阳篇,则举棋不定。这4首经方都应该属于太阳篇的方剂。外感初起,咽喉疼痛是经常见到的症状,属于太阳病热证、实证:风寒挟痰者,用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风热初起,轻者用甘草汤,重者用桔梗甘草汤;郁久而导致疼痛、生疮、不能发声者,用苦酒汤。属于少阴病寒证、实证,可以用麻*附子细辛汤。虽然,在《伤寒论》原文中没有提到麻*附子细辛汤可以治疗咽喉疼痛,但古今医家早有许多医案加以验证,古人称之为“两感伤寒”。太阳病中风用桂枝汤,伤寒用麻*汤,为什么温病没有处方?辨证论治的创造者,不可能留下这样两个明显的漏洞。从清代以来,后世许多经方家指出,《伤寒论》并非没有治疗温病初起的处方,麻杏石甘汤、栀子豉汤、葛根芩连汤、*芩汤,都可以用之治疗温病初起。当把伤寒六经辨证重新定位,将太阳病定位为“表证、热证”,少阴病定位为“表证、寒证”时,发现《伤寒论》治疗外感初起、咽喉疼痛的处方,原来隐藏在少阴篇中。特别是半夏散及汤与桔梗汤,分别是治疗外感风寒挟痰和外感风热的两首主方,应该让其回归到太阳病篇。半夏散及汤证的咽喉疼痛,察知咽喉,应当不红,但痰涎较多;桔梗甘草汤证的咽喉疼痛,察知当偏红偏肿,这是两者的区别。桔梗甘草汤可宣肺利咽,排脓解*,适合于温病初起的咽喉红肿疼痛,例如著名的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以桔梗、甘草为基础组方的,故本方也应该看做是《伤寒论》中有关温病治疗的方剂之一。在临床上,将此方合麻杏甘石汤、葛根芩连汤、栀子豉汤等治疗风热感冒、咽喉疼痛,证实是有效的。

三、肩颈手臂疼痛

肩颈疼痛,属于太阳病表证、热证。表虚者,用桂枝加葛根汤;表实者,用葛根汤。

属于阳明病里证、热证。里实者,可用葛根*芩*连汤。手臂疼痛,麻木无力,《金匮要略》称作“血痹”,属于少阴病表证、寒证、虚证,用*芪桂枝五物汤。案例8:*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手臂疼痛刘某,男,51岁,左肩部至手臂部酸胀疼痛,抓东西无力,夜间尤剧,左手指明显比右手冷,二便调,舌暗苔腻,脉沉细。患病已经有两个月。处方:*芪9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木瓜15克苍术10克姜枣各10克七剂二诊:上方服后,症状基本缓解。按语:*芪桂枝五物汤之辨证要点在于手臂抓东西无力;用方要点在于重用*芪,元气充足,才能推动血行。我常加刺五加30克,助*芪补气,加鸡血藤30克养血。手臂酸胀,乃为有风湿,可以加秦艽、羌活祛风,苍术、木瓜祛湿。血痹的病机是血行不畅,如果有肢冷、舌暗等瘀阻现象,则合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更好案例9:葛根汤加减治疗颈肩疼痛张某,男,48岁,7月12日就诊。患者颈椎疼痛多年,检查有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现颈部酸胀疼痛,僵硬,手麻,抬举不便,夜晚尤剧,形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弦,血压不高。处方:葛根8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麻*10克白芥子10克羌活10克秦艽10克鹿衔草30克豨莶草30克鸡血藤30克七剂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大为缓解,加鹿角霜、穿山甲、蜂房为丸长服。多年未发作。这三味药有软坚散结、消融骨刺的作用。按语:葛根制剂是治疗颈椎病的主方,在杂病中表现为寒证的,多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表现为热证的,用葛根芩连汤。西医对于颈椎病的分类,多分为五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椎型,可以参看本书慢性疼痛一章的肩颈疼痛一节。无论哪一型,从中医寒热两个角度辨证,以经方葛根制剂加减,疗效均好,但葛根剂量要大,至少用50克。本案颈椎局部酸胀、僵硬,属于颈型;手麻、抬举不便,神经根受压,属于神经根型,年纪不大,血压不高,适合于用葛根汤温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风,白芥子化痰,鸡血藤活血,豨莶草、鹿衔草通络。后3味药加入,治疗手臂麻木特别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剧烈,还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颈椎病日久,已经发生器质性改变,则必须在煎剂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剂缓图。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软坚散结,消融骨刺,有一定作用。案例10: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肩疼痛尚某,36岁,5月17日就诊。患头颈肩部酸胀,头晕昏痛,咽喉不适,心慌失眠,大便偏干,口苦,容易上火,舌瘦而暗红,薄*苔,脉细滑。处方:葛根80克*芩10克甘草10克*连8克白芍30克木瓜30克天麻15克石斛10克枣仁30克炙远志10克茯神30克香附子15克合欢花10克七剂上方服后,症状消失。按语:本案代表了颈椎病的另外两种类型。从头颈部酸胀疼痛这一症状来看,可以确定为颈椎病。头晕昏痛,是压迫了椎动脉,导致头部供血不足所致,属于椎动脉型;咽喉不适,心慌失眠,是压迫了交感神经,属于交感神经型。这一类颈椎病往往表现为热证,适合于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其中,香附子、茯神、合欢花调气安神,与远志、枣仁相配,有很好的治疗心慌、失眠的作用。特别是合欢花,既可以安神,又可以利咽喉,与石斛相配,能够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四、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多数属于太阴病,里证、寒证,分轻重虚实辨治。属于上焦阳气不通,阴邪阻滞而“胸背痛”者,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夹有痰饮上逆,出现不得卧、“心痛彻背”牵引性疼痛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

这是胸痹的两首正治方,理气通阳或理气化痰。属于轻证,出现“心悬痛”,即心中空痛者,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属于急证,出现“胸痹,缓急”,即阵发性剧痛者,用薏苡附子散。属于重证,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持续性、牵引性剧痛者,用乌头赤石脂丸。属于虚寒者,用理中汤、四逆汤或人参四逆汤。胸痹心痛一部分属于少阳病,可以根据寒热虚实的情况,使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加减。案例11:大柴胡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痛甄某,女,35岁,11月就诊。两年前患心肌炎,经常胸闷、心口痛,头晕,易疲劳,口苦,小便*,大便偏干,月经尚可,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滑。处方:栝楼皮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芩10克枳实10克虎杖15克赤芍1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十四剂。二诊:服上方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嘱其注意休息,有不适时可以继续服用按语:胸痹心痛多数是冠心病表现的症状,属于寒证、里证,根据虚实,分别用瓜蒌、薤白制剂,干姜、附子、人参制剂予以治疗。前者通阳理气,后者温阳补气,这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共识。因此,本案选择了另外一类胸痹心痛患者的案例予以介绍。本案是心肌炎后遗症患者,从胸闷、心口痛、口苦、小便*、大便偏干的症状来看,属于少阳病大柴胡汤证,故主方选用大柴胡汤,不用大*改用虎杖,是因为大*煎煮的要求高,患者不容易掌握,虎杖既有大*降火通便的功能,又耐煎煮,尚能够活血化瘀。张仲景的两首瓜蒌薤白制剂,必须加酒,才能通阳,合用去酒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取其宽胸理气的作用,加强大柴胡汤调节气机的效果。因为患者病程较长,日久必虚,头晕、易疲劳,故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即合用生麦散,以照顾虚证的一面。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胸痛心痛属于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太阴病寒证;心肌炎患者,多表现为少阳病热证、虚实夹杂。

五、胸胁疼痛

胸胁疼痛属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热证、虚证者,可用小柴胡汤;热证、实证者,可用大柴胡汤;偏于寒证、兼挟水饮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气滞者,可用四逆散;偏于气滞血瘀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此为肝着,可用旋覆花汤;偏于悬饮者,疼痛剧烈,“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用十枣汤。

案例12: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肺癌化疗后李某,男,65岁,11月5日就诊。右肺下叶转移性癌,右侧胸膜转移性病变,右侧少量积水,胸部疼痛,化疗一次后,疼痛有所减轻,仍然疼痛难忍,咳嗽,气喘,咳痰清稀,疲乏无力,小便短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牡蛎30克花粉10克*芩10克炙甘草10克法夏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葶苈子30克红枣30克七剂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减轻,加白参15克,继续服十五剂,化疗期间不停服。经过六次化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所有症状都已经减轻或消失。按语:癌症化疗后往往出现一系列紊乱现象,一般应着重于调节。本案患者胸部疼痛,部位在少阳,偏于寒饮内停,故咳嗽,气喘,咳痰清稀,有少量积水,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停积于上焦,正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主。原方加五味子、细辛,配干姜,是张仲景温化寒饮治疗咳喘的3味主药,再加半夏、葶苈子降逆平喘,合五苓散温阳利尿,是上病下取,帮助肺部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改善水液代谢功能;疼痛剧烈,可以加蜈蚣、全蝎、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等分研末送服;胸水较多,可以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蝼蛄之类。这是我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常用的配方组合。

六、心下痛

属于阳明病里证、热证。证轻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用小陷胸汤;“心下痛,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用大**连泻心汤”;证重者,“心下按之石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为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或大陷胸丸。

属于太阴病,虚寒证者,用理中汤;寒实结胸证者,用三物白散。属于厥阴病上热下寒证者,用*连汤;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者,“心中疼热”,用乌梅丸。案例13:柴胡陷胸汤治疗胃痛陶某,女,56岁,3月14日就诊。患者胸闷,心下痛,引至背痛背胀,胃中有灼热感,口苦,稍口干,舌瘦,舌尖暗红,苔*,二便可,有多年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病史。处方: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10克法夏10克*芩10克瓜蒌皮15克*连8克枳实10克耳环石斛10克。七剂二诊:病人自诉服药后症状大为减轻,现颈部不舒、疼痛,改变体位后尤甚,眠差。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80克炙甘草10克*芩10克*连5克法夏10克耳环石斛10克天麻10克茯神30克枣仁30克香附子10克七剂服上药后,症状消失。以上两方,患者经常自己在不适时抓几剂服用,每每有疗效。按语:柴胡陷胸汤是治疗慢性胃炎、食道炎、胆囊炎的主方之一,但必须见到胃中有烧灼感,口苦,舌苔*腻等证候,才可谓“方证对应”。古代医家如吴鞠通经常在小陷胸汤中加枳实,用之消痞除胀;民间认为蒲公英是治疗胃病的上品,又无芩连的苦寒;近年来有医家提出:败酱草治疗胃病的效果比蒲公英还好。这些都出自临床实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方中加耳环石斛,这味药为滋养胃阴之佳品,慢性消化道炎症用多了*连、*芩等苦寒燥湿之类的药物,容易伤阴,而石斛则有养阴护胃的作用。经常见到舌苔*腻,久久不去者,在用芩连时,加以石斛,即容易消退。

七、腹痛

属于太阴病虚寒证,出现腹中隐隐而痛者,用理中汤;拘急而痛者,用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用附子粳米汤;“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用大建中汤;“寒疝,绕脐痛”者,用大乌头煎;兼有表证,身疼痛者,用抵当乌头桂枝汤。属于太阴病,寒实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附子汤”。

属于阳明病实热证,出现腹部疼痛、胀满、大便秘结者,根据不同情况,用三物厚朴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属于少阳病的腹痛,偏于上腹部,用小柴胡汤;腹痛,“气上冲胸”、“往来寒热”者,为奔豚病,用奔豚汤。腹痛偏于右下腹,为肠痈。属于阳明病,实证者,“按之即痛如淋”,用大*牡丹汤;属于太阴病,虚证者,“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妇人、孕妇腹痛,属于太阴病,用当归芍药散;腹痛、漏下,用胶艾汤。产后腹痛,属于虚证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小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属于气滞者,用枳实芍药散;属于血瘀者,用下瘀血汤。案例14:当归芍药散合奔豚汤加减治疗腹痛李某,女,54岁,10月21日就诊。患者腹中经常隐痛多年,剧烈发作时,则感到腹部紧缩疼痛,有股气从小腹上冲到喉咙,呕吐,坐立不安,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腹痛,面色晄白,精神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当归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白术30克茯神30克泽泻10克柴胡15克合欢皮10克法夏10克*芩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代赭石30克七剂二诊:上方服后,症状消失,以当归芍药散合*芪建中汤善后。处方:当归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白术30克茯神3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饴糖6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桂圆肉15克*芪30克十四剂按语:关于《金匮要略》中的奔豚病,当代医家很少有人提及,但在临床遇到不少,男人有,女人更多,西医认为与神经活动有关。奔豚汤由当归、川芎、白芍、葛根、*芩、半夏、生姜、甘草、李根白皮9味药物组成,因为李根白皮药店不备,此方长期搁置,几乎无人问津。有人建议用桑白皮代替李根白皮,刘子云老中医则代之以大剂量川楝子,认为川楝子苦寒降泻,理气止痛,善引肝火下行。这都不无道理。但仔细观察此方,其主要由半个当归芍药散(有当归、芍药、川芎,缺茯苓、泽泻、白术)、半个小柴胡汤(有半夏、*芩、生姜、甘草,缺柴胡、人参、大枣)组成,共占了7味药,主要作用为理气和血。然而,中药调节气机升降的药物主要为柴胡,而不是葛根,我怀疑其中有误,在运用本方时改葛根为柴胡,又常用合欢皮代替李根白皮。合欢皮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与《金匮要略》所言奔豚病“皆由惊恐得之”相吻合。凡是感到有股气在身上乱走,或气从小腹往上冲,或咳嗽久久不愈,咽喉不痛不痒,气冲咽喉时即咳,或在身上随处按之即呃逆,都属于奔豚病之列,此方都可以尝试。但在治疗咳嗽时,可以用桑白皮,不用合欢皮。

八、腰腿疼痛

属于太阴病寒湿者,“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此为“肾着病”,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属于少阴病,“脚肿如脱”,诸关节疼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脚挛急疼痛,不可屈伸者,用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案例15: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腿疼张某,女,49岁,绝经两年,双侧腿部疼痛,时酸胀,时痉挛,夜间尤剧,常半夜痛醒,无法再睡,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大便微溏,舌质红,苔薄*,脉细滑。处方:芍药甘草汤加减。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木瓜30克苍术15克*柏15克蜈蚣1条全蝎10克补骨脂15克续断10克杜仲10克七剂二诊:药后上诉症状大为好转,疼痛减轻,方已对证,原方再进七剂,并加紫河车、枣皮、乳香、没药等,做成丸剂巩固疗效。按语:腰腿疼痛在中老年人中已经是常见病,大多数与常年劳损,机能退化有关,即使在变天时反应较大,也不宜当作风湿病治疗。本方初诊处方,实际上是芍药甘草汤、止痉散、二妙散、青娥丸四方合用,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但相对于这种长期缠绕的慢性病,只能起到一时之效,力量仍然不够,故合止痉散(蜈蚣、全蝎)可以加强止痛作用,腿部酸胀多为下焦湿热,故配以二妙散(苍术、*柏),旧有腰椎病,则合用青娥丸(杜仲、续断、补骨脂),补肾而不留邪。初诊有疗效,即需做药丸常服。

九、周身疼痛

属于太阳病。表虚者,用桂枝汤;表虚兼气阴不足者,用桂枝新加汤。表实者,用麻*汤、大青龙汤。寒湿疼痛者,用麻*加术汤;阳气为湿邪抑郁,“发热日晡所剧”者,用麻*杏仁薏苡甘草汤。

属于少阴病。表虚者,用桂枝加附子汤;阳气不能温煦,“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用附子汤;风湿疼痛,风重者,用桂枝附子汤;湿重者,用白术附子汤;风湿并重者,用甘草附子汤。表实者,用麻*附子细辛汤;虚实夹杂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诸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者,用乌头汤。由于机体适应能力减弱,常因气候变化而致表里不和、身体疼痛不舒者,属于太阳少阳同病,用柴胡桂枝汤。案例16:柴胡桂枝汤治疗身体烦疼周某,女,62岁,农民,4月24日初诊。患者四肢疼痛酸胀多年,遇到天气变化或劳累加重,时发时愈,做过各种检查,类风湿因子不高,有轻度腰椎骨质增生,饮食、二便尚可,最近周身疼痛,右下肢从臀部到小腿胀痛厉害,活动稍舒,躺下尤剧,以致心烦不眠,舌淡苔薄*,脉弦细。

1
查看完整版本: 辨治疼痛的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