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是指由三江平原、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组成的广大地区。
这里有多处天然湖泊泡沼,近50条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地下含水层厚10--米。
半个多世纪以前,北大荒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荒野,森林密布,荆莽丛生,丘陵和山地生长着多种植物,包括野大豆、水曲柳等珍贵植物和以及大量人参、*参、五味子名贵中草药。
林间有大量野兽出没,空中有百鸟飞翔,是白鹳、丹顶鹤、马哈鱼、东北虎、马鹿、黑熊、雪兔等各类野生动物自由活动的天堂。
因为历史上无人开垦,了无人迹,得名“北大荒”。
俗语有云,棒打豹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正是描绘这片土地的富饶与丰丽。
北大荒最宝贵的财富是有机质含量极高的肥沃黑土层。
黑土可以说是地球上最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壤种类。即便不施肥,黑土地也能取得远高于其它土地的农作物产量。按照民间说法,那就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北大荒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其余两个是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占全世界黑土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剧烈增长的人口和严重短缺的粮食成为了首要问题。
在当时的情形下,国家领导人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了东北那块未开发的大荒地。
北大荒不仅拥有肥沃的黑土地,而且地表江河纵横,降水充沛,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故极为适宜大规模发展农业。
最先真正意识到北大荒重要战略地位的人是王震将*。
年2月,王震将*来到到黑龙江密山、虎林一带,在亲眼目睹了大片沉睡千年的亘古荒原后,不由得连声惊叹:“这土地真肥啊!和南泥湾的*土坷垃比起来,要强上千百倍!”
他回去后,很快向中央提出了在北大荒“屯垦戍边”的建议。这个建议随即被毛泽东和中央*委所采纳。
从年开始,数万名解放*官兵、知识青年和国家干部响应号召,从全国各地一路北上,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之中。
据第一批进入北大荒的李德恩回忆,“那里的芦苇遮天蔽日,人进去了都找不着,晚上到5点钟以后谁都不许出去,因为有狼,怕叫狼吃了。但是每次有任务下来的时候,从没有人说一个不字。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涌现出来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无数北大荒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泪水和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在茫茫沃野之上点燃了长明不熄的精神火炬。
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北大荒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农场,大豆和玉米产量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全国十分之一面积的耕地,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人口,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毋庸置疑,开垦北大荒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功不可没。但在丰收的背后,隐患还是慢慢浮现。
人类可以在短时间内改造自然环境,但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一定会遭到惩罚。
随着垦区越扩越大,北大荒湿地面积逐年递减,在最严重的时刻,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萎缩了70%以上。
随之而来的,是极端天气和洪涝灾害的的增加。
年,黑河地区爆发特大洪灾,超过公顷的耕地受灾,数十个村庄被洪水冲毁;2年,松嫩平原又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旱灾,受灾地区几乎颗粒无收。
除自然灾害外,黑土层面积的减少和土层变薄是更加可怕的后果。
在多年的开荒垦田后,三江平原一带的黑土层厚度从原来的50厘米至厘米下降到了20厘米,有的地块甚至直接消失了。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竟然出现了和贫瘠的*土高原类似的景象——一马平川的大地沟壑纵横,大面积的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此外,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土地的大量养分,土壤肥力大大下降。这样一来,农业生产就会愈发依赖化肥,土地污染更加严重,土壤的板结退化进一步加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住在北大荒的人们又有了新的俗语:“人夹脚,马夹蹄,趟地下不去犁”。
这一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急剧减产。
在20世纪末,整个北大荒和的粮食产量和巅峰时期相比已经少了二分之一。
同样,由于无节制的开垦和捕猎,大量稀有动物因为失去栖息地难以生存,或被偷猎者肆意的捕杀,许多珍稀动物几近灭绝。
据调查,三江平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只丹顶鹤,到了90年代初下降到了只左右,而到了年,这个数字就缩减到了64只。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富饶美丽的千里沃野变得日益贫瘠。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当地*府和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