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两千年前张仲景创制的桂枝甘草汤。
先来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王女士,30岁,有慢性低血压病史,身子骨比较弱,三天前不小心感冒了,她自己就吃了点扑热息痛。没想到啊,药后忽然大汗淋漓,紧接着开始心慌,头晕,乏力。严重的时候,那颗心仿佛就被吊了起来,悬在上头,说不出的心慌难受。
这个状态太难受了,王女士忍不了,于是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淡苔白脉虚,面色晄白。额头上渗出汗水。细问得知,患者发病以来一直自汗,几乎一天到晚出个不停。
测血压,发现高压才75。这显然是太低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就给她开了一张方子。
这房子很简单,仅有两味药组成:桂枝20和炙甘草10。
二诊,王女士症状大大减轻,高压升到了90。
三诊,王女士之前的种种不适,几乎全部消失,高压升到97.5。
随访半年,王女士都未曾复发。
王女士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她就属于一个低血压。
有人可能会奇怪,我们现代人,不是高血压多,低血压很少见吗?
低血压当然也不少见。
这里的低血压,一般指的是原发性低血压、体质型低血压。一些体质偏于虚弱的人,尤其是女性,别管年老还是年轻,她都容易这样。
除了能测出血压偏低外,大部分人伴随脉虚弱无力,面色晄白,精神倦怠,乏力,头晕,以及心悸心慌等现象。尤其是在过劳以后,这个现象可能更明显。
中医认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证型。
今天我们说的思路,是通过温补心阳的方式。
你看,王女士在发病以后,最突出的症状,是心慌,心悸,心若悬起,伴随自汗乏力,面色晄白,脉虚。
这种以心中感觉异常为主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心阳不足。
中医理论中有一个观点,这就是心主血。就是说心能生血,血的运行和调控都归心管。心阳不足,则血液的运行没有足够的动力,这就表现为低血压。
王女士就属于心阳虚,导致血压不足。心,其华在面。心阳虚,则面色晄白。晄白之色,主阳虚,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心阳不足,心神不安,所以王女士心慌心悸,心若悬起。心阳不足,卫气作为阳气的表现形式,自然亏虚。于是,体表没有卫气的固护,就自汗,容易感冒。心阳不足,脉道鼓舞不力,故而脉虚。
总之,从种种表现来看,王女士的问题属于心阳不足。所以,治疗的思路就是温通心阳。
怎么温通心阳呢?
桂枝配上炙甘草,这是《伤寒论》中桂枝甘草汤的配伍。
其中的桂枝,善于温通和振奋心阳。
炙甘草,补中益气,扶助后天之本,使得心阳生化有源。
两味药配合,对于心阳虚导致的心慌、心悸,多汗,“双手冒心欲得按”,有治疗意义。
所以说,医案里用此方,单刀直入,温通心阳,果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低血压,在业界中也是颇有口碑的思路。
一般来说,偏气虚者加*芪,偏血虚者加当归,偏阴虚加麦冬五味子等等。
辨证属于心阳不足的适合用。
心阳不足的人,常常心慌心悸,低血压,乏力自汗,容易畏寒怕冷,容易外感,面色晄白。尤其是那种心慌心悸的感觉,在劳累之后尤为明显,甚至有大限将至、人生无多之感。睡眠往往也不好,精神状态很疲惫。
总之,这个桂枝甘草汤,对于先天体质偏弱、心阳不足的人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两千年来,中国人受它的帮助,实在是太多了。
分享微门诊
本文仅做信息分享,如有需要,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辩证论证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