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水感觉特别多。刚立秋,连阴雨就一直下个不停,新闻里不时报道各地洪涝灾害的消息。听说山上也连续下了几场暴雨,各林区站所也在严阵以待确保安全,保护区*委连续召开防汛会议,安排布置预防山洪灾害,大家伙的心也一直纠结着一线同志的安危。
山上的护林员生活怎么样?防盗采保安全落实的怎么样?同志们的精神面貌怎么样?带着深深的牵挂,带着*委的重托,今天早上会议一结束,我便打好铺盖卷,驱车前往我的联系点---泉家峪八号哨林区。临行前,专门到超市给同志们带了点菜,犹豫了一下,还是捎了两瓶二锅头。
我是名副其实的“林二代”,父亲从事了一辈子的林业工作,年轻时曾在林场工作了二十多年。我童年也曾在林场生活过,对我来说大山是不陌生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绿色情愫。我从林校毕业后,先是在城市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整整二十年。十一年前,大约也是这个初秋的季节,我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一个叫汤河的小山村担任了三年的第一书记,之所以选择到汤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离曾经的林场比较近,那里也刚刚受过严重的洪灾,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山区的群众做些事。八年前,我被组织安排到小秦岭保护区来工作,我又从新融入了这片绿色,子承父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林业人。
也许是从小在林场长大,或许是由于有过驻村生活的经历,我对到基层蹲点是不陌生的,甚至在心里还有些期待。
过了原地方仓库的南大门,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我们保护区,一种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好像进到了自家的院子,总觉得我们保护区的山格外雄伟壮观,总觉得我们保护区的绿与其他地方的绿不同。
小秦岭的绿磅礴大气。地表早已被绿草覆盖,上面一层是低矮的灌木,高大的长青或落叶乔木郁郁葱葱,而葛藤不经意间却把树冠上面再加一层绿网,笼罩得严严实实。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挨着山,峰挨着峰,一波一波地绿层层叠叠,仿佛置身绿海的感觉。站在山谷往上看,浓郁的绿一层一层往上叠加,深沉的墨绿和浅*的花岗岩浑然一体,衬托得蓝天白云更加纯正清新,恰似一幅没有留白的水墨画。
小秦岭的绿倔强霸气。小秦岭作为全国第二大*金基地,几十年的无序开采,使保护区满目疮痍,遍体鳞伤,沟沟岔岔到处堆满了矿碴,曾受到了环保部的严厉约谈。小秦岭人顶住重重压力,不言困难,不讲条件,扎根山区,战天斗地,硬生生地将多个坑口全部关闭,拉土上山70多万立方米,栽植各类苗木80余万棵,恢复绿化面积多万平方米,实现了石头窝里能种树的绿化奇迹,使矿区碴坡全部重新披上了绿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有关上级领导检查时说,小秦岭的矿山治理是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秦岭的绿淡定从容。无论是在肥沃殷实的腐殖土上,还是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上,也不论是山间小径或者河流小溪旁,只要是岁月的风雨把种子飘洒到这里,就无怨无悔地生根发芽,以一己之力为这片绿色增光添彩,任凭风吹雨打,不管有没有人们发现,依然独自绽放,从不抱怨,也不自怜,就像我们小秦岭的护林人一样,长年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绿色的海洋,把自己也融进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前面三岔路口左拐,进入了老张沟,再爬上一段坡,便来到了八号哨。八号哨原来是地质队探矿的第八号哨所,后来我们在这里设了林区,也称作八号哨林区。
把铺盖卷摞到宿舍,顾不上休息片刻,我便执意要到沟的尽头看看坑口。这个坑口曾被不法分子偷偷扒开过,前段时间我还专门到这里现场督查封堵,今天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再到现场看看实际情况。
林区的同志说前面的道路被水冲毁,可能还要步行好长一段距离,但大家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出发了。果然,过了西曼林区检查站,前面的道路就出现了塌方,车是过不去了,大家只好徒步前行,越往后面走,塌方越严重,再走一段,道路和河道直接重叠在了一起,山路变成了水路,从跋山变成了涉水。河道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急,开始还能在河石上跳着走,到后来直接在水里走,鞋和裤腿早已湿透。为了安全,大家手拉着手往前走,没有一个人想着后退,直到看到坑口封堵的安然无恙才放心离开。回来的路上走过湿滑的草地,不小心摔了个屁股墩,要不是抓住河边的小树,差点儿掉进河里。这次巡护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深切感受到我们基层护林员的辛勤付出,长年累月坚守在这寂静的深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自己的青春岁月护佑着绿色的森林,以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小秦岭的山山水水,你们才是真正的“绿色卫士”。
回程的路上,经过一个停产的坑口,掉了漆的铁门掩映在一棵核桃树下,跨过小桥来到矿区,曾经的办公楼孤凌凌地依山而靠,满院杂草丛生,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废弃的生产生活用品遍地狼藉,锈迹斑斑的铁轨从封堵的坑口一直伸向山根,向人们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那黑洞洞的坑道,不知拉出来多少千万富翁或者是富翁,昔日的繁华早已变成了今日的宁静。风起了,雾从身边轻轻掠过,感觉已经分不清方向,但是站在原地,转过身,依稀还能看到来时的路。倒是前几年新栽的松树和刺槐,早已是郁郁葱葱,伴随着旁边哗哗的河水声,显得有些生气。台阶上的一盆百合已经发*,同事说把它拉回去吧,好好养养,说不定明年还能发芽开花。
亚武山的后门就矗立在我们巡护的路边,我们护林员吃水就是从山门后面小溪水潭里引水。我刚毕业的时候,第一次登亚武山,当时几个人一起爬到亚武山顶,站在一块巨石上,伸开双臂,拍照留念,还在照片后面写下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字样,有时偶尔翻到这张照片,还忍不住感叹岁月如梭,摇头自嘲当年的青葱轻狂。记得大约是刚到小秦岭工作的第二年的三月份,山上发生火情,我们连夜从前门进山,打着手电,摸黑爬到山顶。经过大家艰苦的努力,火情得到控制后,大家又困又累,半夜山上又下起了大雨,可谓饥寒交迫,我和几位在现场指挥的领导就在道观前面的小柴房里席地而坐挤了一夜,救火队员干脆就在道观的走廊上打起了盹。第二天冒着雨下山走到这个山门时,浑身上下衣服已经全部湿透,腿疼得不会打弯,变成了直棍,医院输了几天液体。从那时起,我就深刻体会到林业人的艰辛不易,人们在赞叹绿色享受绿色的时,这背后包含着我们林业人多少的付出。而今再次从这里经过,已是年过半百,曾经的豪情锐气早已被岁月打磨得没有棱角,想得更多的是上善若水、天道酬勤。
林区的清晨是在鸟叫和狗吠中惊醒的,透过没有窗帘的玻璃,树梢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晨光斜照在斑驳的墙上。明知道这里没有手机信号,还是习惯性地打开翻了翻。鞠一捧山泉洗漱完毕,披上外套,独自沿着河边这条小道逆流而上,八月炸涨红了脸,裂裂着厚厚的嘴唇向我憨憨地笑,五味子羞红了脸颊偷偷地躲到了树后,藤条带着露珠轻轻地拂过我的肩膀,不知道是欢迎还是挽留?
这是一条坎坷的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这也是一条希望的路……
就这样静静地走着,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走着走着,从河西林业经营所走到了河西林场,走到了小秦岭国家级保护区......,走着走着,从让人蒙羞的“火山口”走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走着走着,从青丝变成了白发,皱纹已爬上额头,就像这眼前的山山水水……
八号哨,我来了,我还会在来的。
作者:杨永斌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纪委书记
编辑:王万红